“以图赋能”重塑知识架构——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探索

更新时间:2023-01-06 01:01:39 阅读 159 次

2022年5月13日,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的各位老师又相聚在“云端”,聆听、学习由四川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李云老师主讲的《“以图赋能”的更多可能性——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探索》讲座。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的全体政治教师也参与其中。

在讲座中,李云老师由高三政治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到了教学痛点、分析了思维塌陷、解构了增分瓶颈。围绕着这些问题,李云老师继续高屋建瓴地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1.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拓展学科思维容量;2.突出事实逻辑和问题本身的逻辑,打通学生思维障碍;3.关注问题的场景转换并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提升思维品质;4.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表达,绽放思维的花火。

李云老师通过自己在高三《经济生活》复习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将要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学习和研究任务进行布置和必要的前期说明后,课堂活动就进入了学生的自主创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尝试使用一张空白的绘图纸,让学生自由记录他们的可视化,在没有任何偏见的情况下创建自己的思维图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经济现象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作为对经济现象与问题的理性分析,师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必须具备科学性特征,即符合规律并逻辑严密。

讲座的最后,李云老师总结到:通过《经济生活》复习课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改变政治学科课堂上部分学生被动听讲、被动思考、被动回答的状况,一方面使外在的知识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经过主体的输入、储存、加工而内化形成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另一方面拓展课堂思维容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逻辑能力,使思考力、创造力、实现力表里一体,重塑知识架构,“以图赋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思考力。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也面临着自身教学观念、学科专业素养、教学技术等方面的考验。核心概念的提出与科学架构问题、线性的教材内容如何转变为驱动课堂的任务问题、思维策略工具与思维加工过程的结合问题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堂质量与效益,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探索,发挥复习课教学实效。

参会的老师们也有很多感悟。例如十七中的张雪琴老师就在自己的心得体会中写到:“从系统的整体性入手把握复习内容,从宏观上讲,就是引导学生建构起各模块知识的总体结构。从中观上看,就是把握各个复习单元的整体内容,建构起单元知识体系。而其微观要求,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每一节课的主干内容。这三个层次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整体的相对性、具体性。也意味着我们要对整体性进行具体分析,灵活处理。有幸向李老师学习到了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探索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我获益匪浅。尤其对于一个高三的教师而言,如何运用对提升复习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标题:《“以图赋能”重塑知识架构——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探索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9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