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张笔春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简讯{2022}第3期(总第4期)
张笔春名师工作室编2022年3月11日
改变教学顺序绽放文字异彩
“高段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什么?”3月伊始,“笔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便针对笔春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线上讨论。随即,笔春老师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高段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最有效?”这一个问题,工作室的老师们沉思了片刻,不一会儿,微信群又变得热闹起来。
工作室的老师们将高段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了“教学方式”这个方面。针对教学方式,有的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堂上的教学顺序应该从课文开头到课文结尾?还是说可以进行大胆突破,抓住主干,形成新的教学顺序?这一看法的提出,让工作室的老师们都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3月份培华小学的语文大组教研将有一堂由李毅老师任教的《刷子李》,这一课的教学便在教学顺序上有一定的突破!”笔春老师的这一消息一发出,工作室的老师们便踊跃报名,前去成都市培华小学观课。
此次教研课任教的是成都市培华小学五年级的李老师,任教的内容为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刷子李》。
李老师带着如春风般轻柔的声音揭开了此次教研课的帷幕,开课时,李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刷子李”这个称呼的由来,并对这种特定称呼进行了现场举例,让孩子们对这特定称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解决了生字词,打好了生字基础,才能更好地体会文本,感知文字。紧接着李老师引导着孩子们对生字词的过关情况进行了梳理,让孩子们明白了基础字词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的展开,李老师一步一步地研读“刷子李”,抓住了描写刷子李刷墙时的动作描写的句子,讲述着“刷子李”那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如画如诗的形象。冯骥才先生不落俗套的描写方法让人领略到了别样的画面,李老师敏锐的抓住冯骥才先生这一写法特色,带领孩子们透过语言想象画面,将一个词语、一个短句加以润色,将“刷子李”刷墙时的画面,清晰生动的展现在了学生和老师们眼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都置身于“刷子李”刷墙的场景里。
文章除了“刷子李”,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曹小三”。那“曹小三”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他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他的出现又有什么用呢?体会了冯老先生独特的语言特色,李老师又与孩子们展开了“心理探索”。一次次地引导,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探讨,终于将“曹小三”的心路历程弄清楚了,我们也终于明白了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了。
“刷子李”是一位奇人,可是他“奇”在哪些地方呢?带着这一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小组学习。时间流逝中,聪明好学的孩子们已经找出了“刷子李”“奇”的地方,让“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丰满地站立在了我们眼前。
精彩的时光总是过得极快,在我们还意犹未尽的瞬间,李老师的这堂课便到了尾声。我们仿佛都还沉浸在“刷子李”那悠然的如诗如画的场景里,我们也好像还在和“曹小三”一起经历这场心路历程......
课后,培华小学的语文老师们对李老师的本堂课进行了不同点位的评价。从“目标明确”“主动积极”“师生地位充分彰显”“学习方式多样”这几个方面依次展开,点评中提到,李老师无论是从教师整体水平还是整节课教学流程,无论是教师落实的教学步骤还是学生学习时呈现的状态,都充分展示出了李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落实的日常教学能力。
待老师们点评完,“笔春语文工作室”领衔人张笔春就李老师的这堂课进行了点评。
张笔春老师点评到李老师这堂课最突出的就是一个“敢”字。
一、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
李老师的整堂课并不是从第一自然段开始结束在最后一个自然段,而是抓住了本篇课文中最精彩的段落进行详细的品味,再层层剖析这一段的妙处,让学生第一时间能抓住文章写法上的特色,也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张笔春老师还深切的指出,希望在场的老师们都能尝试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发生改变,飘扬起不一样的教学之风。
二、敢于尝试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从“小”中来,又回到“小”中去。将目标设置的清晰可见,将教学步骤设计的环环相扣,是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张笔春老师点评到李老师的整堂课不依附于文章常规的编排,敢于从一段文字中精准掌握一个词语,从整体到局部,在整体中抽丝剥茧,找出精华处品味赏析,让独特的文字艺术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又能从一个词语,拓展到整个段落,赏析词语背后的意境,想象由词语带来的画面,再由画面引入到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从局部又回归到了整体。既有“点”的探究,又有“面”的涉及,还有“法”的学习,文不离本,本不离文,才是语文教学的常态。
三、敢于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
课堂归根到底还是学生的课堂,张笔春老师强调“学习不是老师一味地进行讲授,学习更多的是学生自主生成的事物”。张笔春老师肯定了这一节课上李老师大胆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这一举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主体地位的充分呈现,也让学生的思维不受局限,碰撞出了更奇妙的思维火花。
四、敢于挑战自我,完成蜕变。
这一次的教学顺序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无论是对教师教学技术、还是教师的课堂把控,又或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或者是学生的现场调控等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张笔春老师热情地赞扬了李老师整堂课体现出来的极高教学能力,充分肯定了李老师自如的教学技术。
听了张笔春老师的点评,老师们的心里也悄然埋下了一颗名为“勇敢尝试”的教学的种子。春雨润物细无声,笔春老师的话语犹如丝丝春雨,激发了我们对高段语文教学的思考,滋润了我们语文教学的领域,培育着未来的语文之花繁华绽放!
撰稿:兰婷玉
审稿:张笔春
2022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