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物理建模,强化概念教学
——成都市高中物理教师菜单培训
2022年4月14日下午,张生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承办成都市高中物理菜单培训。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本次菜单培训以“线上教研模式”开展。专题活动以“课例+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
一、教学科研展示课
课题研讨的“课例”是来自成都西北中学、张生文名师工作室的张紫琪老师的教科版第四章第一节《功》。张老师利用电磁感应的小实验开始引入,让学生观察:当磁铁在线圈中运动时,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由电能产生;磁铁静止,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路中没有嗲能产生。从而得到:做功的过程总是伴随能量变化的过程。整个实验过程现象清晰,感受明显,层层递进,使学生领略到物理实验的趣味。再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贯彻“从特殊到一般”的建模思想,引领同学们推导出功的计算方式,通过物理与数学的结合,得到功有正负。张老师提问:功有正负,说明功使标量还是矢量?激发学生激烈的争论,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紧接着,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从定量计算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物理模型坐标系的建立,由学生自行探讨得出总功的两种方法,同时也证明了“功是标量”的结论。本节课既是一堂简单的物理概念课,又是一节不寻常的物理思维课,在张紫琪创新的课堂设计和精心引领下,同学们在认真学习物理观念的同时,锻炼了科学的思维。张老师的课堂逻辑严谨,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使同学们收获颇丰。
课后,广大听课教师对张老师创新的教学设计和精准的课堂把控能力非常赞赏。
(课堂引入实验)
(张紫琪老师进行《功》课堂教学)
二、教学科研专题报告
接着,由来自成都西北中学物理组、张生文名师工作室的杨静老师带来专题讲座《数字化传感器创新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向各位与会教师展示了西北中学对数字化传感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应用的一些研究心得。
杨静老师首先对张老师的《功》进行了评课,指出本节课的逻辑结构十分清晰,重难点把握精确,从课前的实验设计,通过问题过渡,达到了使学生思维深度参与课堂的效果。
(杨静老师进行专题讲座)
接着,杨老师结合传统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和数字化实验对传统实验的弥补向我们介绍了数字化传感器技术应用的研究背景,同时也提出目前数字化实验存在的不足。接下来,杨老师向大家展示了数字化传感器技术应用在物理教学中的实例分析,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数字化传感器技术在物理教学的优势。最后,杨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数字化传感器的几个案例。
杨老师的研究团队认为,数字传感器在某些物理实验的应用效果明显,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不能夸大数字传感器的作用。有时,传统的物理实验也有其独特的魅力。特别是,中学物理教师一定要继承前辈“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杨静老师带来实例分析)
本次菜单培训展示出张生文名师工作室对于“如何促进深度学习”和“数字化传感器创新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思考与尝试,体现了团队在在研究中的对问题思考的深入程度。
文:张紫琪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9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