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政治学科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可视化研究

更新时间:2023-01-06 01:01:24 阅读 36 次

成都市名师名校(园)长

工作室工作简报

〔2022〕第6期(总第7期)

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编2022年6月17日

2022年6月17日,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汇聚于云上,开展了名为《基于高中政治学科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可视化研究》的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还邀请了锦江区高中政治教师、凌虹名师工作室成员、钟富贵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

一、真情境隐“真问题”,“真问题”显真思考

本次活动由工作室的课题组负责人王健洪老师主持,活动共分为课堂观摩、教学设计分享、专家讲座和研讨交流四个环节。与会老师通过腾讯会议首先观摩了

田家炳学樊志荣老师带来的综合探究课《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以及成都市天府七中向翌老师的复习课《疫情之下财政如何更有作为》。樊志荣老师的课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为真实情境载体,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设计议题和问题,引领学生从为什么和如何两个思维角度多层次分析情境,最后在两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有机生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凸显我国制度优势。

向翌老师的课以疫情为情境背景,用政府退税减费、发放消费券措施做思维情境载体,引导学生宏观经济、微观企业和个体消费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为”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为经济赋“能”,为企业护“航”,为消费增“力”;在探究中向老师以高考能力和素养要求,紧扣学生思维,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教师的“引”和学生的“过”(过程)和“果”(思维结果),导学生思维之“花”。

献课结束之后,两位老师分别分享了课堂的设计思路,樊老师从问题可视化、知识可视化、情境载体(制度运转)可视化三个角度谈了他对思维可视化的认识以及思维可视化在本节课中的体现。向翌老师首先从静态知识和动态学习过程两个维度谈了他对思维可视化的理解及其在课程设计中的体现;然后分享了他在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教学的经验。两位老师的说明深化了我们对思维可视化的理论认识,拓宽了实践运用形式。

二、专家引领促成长,立足专业研真知

工作室领衔人、四川省正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李云老师带来了题为《基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可视化实践》的专家讲座,李老师从以下几方面:围绕核心概念建构知识网络,拓展学科思维容量;突出事实逻辑和问题本身的逻辑,打通学生思维障碍;关注问题的场景转换并把握问题的关联性,提升思维品质;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表达,绽放思维的花火,点评了两位老师的课,

并为课题组后期的发展和所有老师在“双新”背景下如何以课堂为主阵地,关注教学变革,以研促学、以研促教,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根”(心理和思维),用“根”的发展涵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思政课课堂,最终能够让学生的心灵和思维之光绽放,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应有作用。

三、砥砺前行正当时,且思且行共芬芳

老师们在听了课例和讲座后,觉得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很有启发,何靓老师表示:“樊老师和我一样现在从教高一年级,所以他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观摩课十分切合我最近的教学实践。从用对应的主观题导入开始到题讲评后的解析总结,通过设问的解析、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到答案逻辑及关键词的讲解,用更加形象化、流程化、规范化的方法使抽象的解题思维过程变得具体化、可视化,便于学生更好的把握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向老师的《疫情之下财政如何更有作为》更是走出教材,贴近近期的生活实际透彻的把财政的运作流程、机制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展现给了学生,知识逻辑、材料逻辑、事实逻辑到答题逻辑四个环节直观的呈现出来。”

郭梓君老师表示:“改变政治学科课堂上部分学生被动听讲、被动思考、被动回答的状况,一方面使外在的知识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经过主体的输入、储存、加工而内化形成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另一方面拓展课堂思维容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逻辑能力,使思考力、创造力、实现力表里一体,重塑知识架构,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思考力。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也面临着自身教学观念、学科专业素养、教学技术等方面的考验。核心概念的提出与科学架构问题、线性的教材内容如何转变为驱动课堂的任务问题、思维策略工具与思维加工过程的结合问题等,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文字编辑:易碧莲)

文章标题:《基于高中政治学科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可视化研究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9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