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周笛音乐名师工作室”于4月28日下午14时在线上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受疫情影响,和上次一样,所有工作室学员全都采用线上教研的方式参与学习。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传承红色音乐文化教学研究”。工作室还通过网络召集了郫都区部分音乐教师共同参与学习和讨论本次教研,大大增进了郫都区音乐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前进的步伐。红色经典音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优秀声乐曲或器乐曲。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团结精神的典范作品,是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和伟大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传承、锤炼和升华。这些红色经典音乐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强大感染力、宏大的号召力和广泛的群众性。能鼓舞人们不屈不挠的斗志,能够振奋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能开阔学生的思想境界,能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本次教研活动同往常一样参加【成都市菜单培训】——地方红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构建,在成都市继续教育网“师培通”平台进行直播,有两节听课观摩学习课题,分别是工作室成员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的姜轶老师执教的研究课
《峥嵘岁月》和成都市郫都区郫都一中的伍婷婷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御风万里》。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音乐教研员马玥老师作专题发言,成都市新都区大丰小学陈娇老师进行评课,其余老师在线上进行观摩和学习并及时提交学习心得及评课。
首先是观摩学习工作室成员姜轶老师授课的《峥嵘岁月》,该课为普通高中高一年级下册的《光荣与梦想》的欣赏作品,此课例为第一课时。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讲授中,从诗词文化的文学视角,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老师以同一题材下不同艺术门类,在学科融合的教学手段下,引入以不同表现形式展示优秀艺术作品。课堂设计从回顾历史,到展望未来的线路,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要素,从不同音乐要素所塑造的生动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去理解认知音乐文化背景下的红色文化。整堂课的定位准确,设计有主次,步骤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最后讨论总结:长征精神向新时代的我们传达出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这也是高中音乐课程标注对于三维目标中,学生最终的文化理解
的升华。也是整堂课彰显的对学生美育教育的目标,认识音乐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内容,了解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体现。
之后,观摩的是工作室成员伍婷婷老师执教的研究课«御风万里»,为初中八年级音乐课例,《御风万里》是我国当代作曲家郭文景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庆委会”之约,专门为为管弦乐队与军乐队而作,于1997年7月1日在香港红勘体育馆“回归之夜”庆典上首演。该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不同民族民歌作品的风格体验,以及创作背景、文化历史、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了解,让学生聆听欣赏的过程中融入联想,再通过延伸拓展,总结。如:对陕北民歌普遍双四度框架结构特点,以及复调对位作曲创作手法进行了讲解,并通过归纳、提炼,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给出了抛砖引玉的效果。伍老师教姿教态非常好,语言干净,流程环节清楚,内容讲解易懂,每个环节的设计合理。从整堂课的纵向和横向上如果亮点更突出为好,或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恰时恰当的融入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如,弹,奏,唱等),更丰富音乐课堂。最后伍老师通过视频播放1997《香港回归》的观看,升华为本首作品的文化理解,理解作曲家的创作目的,渴望民族统一、祖国统一,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同时引导学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最终起到了音乐化人,音乐育人的教学效果。
接下来由成都市新都区大丰小学陈娇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评价,
接下来是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音乐教研员马玥老师作专题发言,主题为《专业设计学习过程让学习看得见》,玥老师的讲座专业又实用,娓娓道来、如沐春风,让老师们学到了很多专业的教学设计方法。
“红色经典音乐”的教学,把师生带到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带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让我们在追忆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奉献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生命的英雄的同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传承红色音乐文化既是弘扬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好载体,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形式。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8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