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分享丨何丹:成长历练·砥砺前行

更新时间:2023-01-06 01:01:27 阅读 31 次

成长历练·砥砺前行

何丹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培华小学校美术教师何丹。非常荣幸今天能够与大家分享这次磨课历程。我将以一下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磨课思路

首先分享的是我的磨课思路,就之前磨课经验,想要将地方特色融入课堂,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心。课程选取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的《材质的美》本节课的课程主题正是材质,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家乡的彝族银饰,正是具有凉山州地方特色的手工技艺,同时他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这个出发点正好可以结合课标,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心。因为是自己的家乡,所以假期走进凉山,进行实地考察,去现场观看学习制银过程。在认识了解银饰的过程中,还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搜集,在这里寻找到了课程导入的关键:瓦曲村,被誉为“银饰第一村”,通过银饰手工艺脱贫致富,正是习近平2018年走进凉山考察的脱贫攻坚。这些资料的搜集,就给课程带来了实事的融合。让课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跟实事结合,让学生更加了解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与发展。

其次是材质的考虑,选择学生容易上手的制作的银色卡纸和树脂粘土,进行创作。将黏土通过揉、搓、压、捏的方式在卡纸上组合纹样。仿制彝族银饰胸牌。

这是整节课除去课前瓦曲村的导入环节的《彝族银饰》教学过程微课赏析。

课后反思总结发现:本节课的技能展示过程对于四年级学生较简单,作出课程调整,研读教参,作为一节欣赏·评述课程,应该以赏析为主,所以梳理教学环节:认识多种材质—引入银饰—学生自带物品—蜀锦、竹编、青铜器。(既是赏析课程,又加入银饰,还添加地方特色。)银饰部分考虑为赏析课增添趣味性,所以采用锡纸印刻的方式进行材质的体验。

通过小题单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感知材质的美。本节课同时也荣获了市级一等奖的荣誉。

从中锻炼了自己对于美术赏析课的教学模式,对接下来的市级赛课做了一定的铺垫。在11月中旬参与了成都市中小学优质课展示。用一周时间去研磨抽签课程,抽到了三年级下册《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也是一节欣赏·评述课程,所以一开始觉得自己应该有信心胜任,虽然磨课时间只给了一周,但是根据之前的磨课经验很快的写完了教学流程。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因为美术赏析课对教师知识积累要求很高,在与真实的学生试讲的过程,感受到了这节课有新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分配,并不是那么的容易,自己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研磨。然而时间很紧,又要重新调整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对抗自己心理的慌张和担忧。在老师们的指点和鼓励下,深夜总结试讲优缺点,对课程有了新的理解。最后在赛课现场,也展示出了一节有质量的小学美术赏析课。

二、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现在还添加了信息技术支持,例如:成华区智慧云平台教学助手,希沃白板,其中利于美术教学的有:投屏、教学直播、勾画,拖拽等,增添教学趣味性。并且让学生更清晰看到作品,进行更详细的评价。

三、总结反思

这段磨课过程对我的成长非常大,不仅提升了教学自信心,还让我对教学流程的把握更加清晰。首先要感谢的一路以来指导教学的各位老师。我进校的教学指导师父欧建英老师和美术组团队的全程指点和协助,刘丽萍老师全程的陪伴就像明灯指引方向,杨书虎老师在整个磨课过程中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思路。胡琳老师对教学亮点的建议是锦上添花,还有严世全老师给了很多授课方法的建议。老师们的协助让第一次经历一周磨课的我,倍感温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强大的队伍就更应当不负众望。非常荣幸,甚是感激。

所以我将这段时间对磨课的一点小小心得与大家分享:

1、紧扣教材、教参为主,适当延展。

2、结合实事,但不能硬套。

3、将信息技术加入教学设计。

4、依据新课标要求磨课。

5、多磨、多听、多尝试。

用总结的方法运用到平时教学,让自己的随堂课也变得更精彩。

教师的教学是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学习的过程,身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也将继续经历一次次成长历练,在教学中砥砺前行。

请各位老师给出建议和指导。感谢大家的聆听。

编辑:刘钶

校稿:纪晓露

审稿:陈媛

审核:杨书虎

文章标题:《成长分享丨何丹:成长历练·砥砺前行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8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