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多少青春前赴后继。
一百年,多少热爱初心不改。
这里是初心,梦开始的地方,
这里是梦想,撒播爱的地方,
这里是深爱,终其一生的地方,
无论你在何方,
这里都是心底最温暖的地方!
——李祥蓉(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恰逢百年风华,奋斗正当其时。2022年11月24日至25日,成都市吴芳名师工作室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研讨会暨“成都特教•百年表达”主题研讨活动,展示了吴芳名师工作室研究成果——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训技能丛书。
11月25日下午,会议进入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安置分论坛。吴芳名师工作室成员彭祖红老师代表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详细介绍了培智职业高中部就业导向的课程设施与实施策略,还分享了成都特校培智职业高中部专业课程师资培养策略和就业转衔辅导工作实施策略,获得与会嘉宾一致认可。
我们,有话说
此次会议围绕一个主论坛、三个分论坛(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安置、中国特殊教育课程历史演变及发展、融合教育)及一场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开展,专家云集,形式多样,内容精彩。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成都特教人以不断探索的毅力、敢为人先的魄力、“四有”精神的魅力在中国特殊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我希望,所有的学员们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创新中超越。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站在第一个百年终点回望,我很欣喜看到,彭祖红老师在大会上自信介绍培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情况;欣慰看到,在工作室成员共同努力编写的四本专业书籍得以在会场展示。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努力成长。站在第二个百年起点展望,希望我们豪情铿锵,为成都特教谱写更壮丽的篇章。
——吴芳(成都市吴芳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此次研讨我选择的是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安置”分论坛。主旨演讲分别请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法商系的孟令星博士、“可乐”男孩薛枭和许家成教授,他们分别从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社会责任、职业教育体系及残疾人自身就业经历向我们展示了残疾人想要真正做到开放性的独立就业,是需要自身有与之匹配的能力的,不管是社会交往还是职业素养,都必须要达到企业的正常用工标准,才能更好、更长久的实现就业独立,赢得用工企业的认可。
——陈金梅(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
专业化教师是发展融合教育及提高融合教育质量的根本。高素质专业化的融合教育师资建设需要各种硬件及软件同时、协作、持续发力。从主管部门到各级学校都应该坚持以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调配合,建立政府、高校、普校、特校密切合作的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及完善教师培训和发展的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为全市融合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姚勚前(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今天是成都特校的100年,也是成都特教的一百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从1922到2022,从隔离到融合,一路走来我深受感动和教育。今天,回首百年,重温百年特教初心。作为一名特教人,我将勇担特教使命,以专业之爱赓续百年初心,在党的领导下,做好特殊教育工作,为每个特需孩子服好务,让每一个命绽放精彩。
——陈国蓉(金堂县特殊教育学校)
我们每个人按照不同的轨迹成长,最终会回归到生活,学习、就业都是为了改变生活状态,提升生活品质,每个人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不同,但我们走向了同样的终点。培智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会经历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调整、教育方法的改进……但我们不要忘记最后的终点,不要因埋头前行而忘了为何出发。以融合就业为导向的特殊职业教育,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想法和思路,也让我们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
——柳静雪(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
作为成都市吴芳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成员,非常有幸参加到了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研讨会暨“成都特教•百年表达”主题研讨线上活动。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四川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志远,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等领导致辞,之后便开启了“成都特教•百年表达”的启动仪式。这些高屋建瓴的主旨报告,让我对特殊教育当前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也会根据会议所思所学所想继续静心学习特教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罗小玲(简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儿童与健听儿童一样,渴望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现如今,成都的融合教育已经逐步打造出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辅助的“尊重差异+科学安置”的融合教育工作体系。不仅如此,还通过构建“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统筹推进+普特融通”的资源布局体系,共同作用,实现特殊儿童“进得来、坐得住、学得好”的融合教育目标。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使得我们在融合教育的发展道路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关注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我们的应尽的责任。
——唐俐俐(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这是一场空前的盛会,这是一次难忘的百年纪念,这是一次对过去百年的缅怀,这是一次激烈的思想碰撞,这更是一次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在本次成都特教·百年表达的盛会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成都特教人的不屈不挠的毅力,以及为成都市特殊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作出的贡献。过去的岁月我们青年人或许不曾参与,但未来的100年我们可以共同创造,让我们携手并进向“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普通学校为主导”的融合路线不断迈进,为特殊儿童的社会回归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的文明进程做出贡献。
——张云凤(崇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8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