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促成长,匠心筑梦共远航
——廖燕青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暨第一次培训活动
为深入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理念和较强教学技能的优秀骨干教师,12月28日下午,廖燕青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暨第一次培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分两个时段进行。在第一个时间段里,工作室的老师们通过连线的方式进行了自我介绍,迅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接着,大家在廖老师的带领下对明年工作室的主要工作计划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初步定下共读专业书籍活动(共读、读后分享);线下教学研讨活动(听课、观课、评课、领衔人讲座);不定期开展工作室群在线教学研讨(2月--6月不少于8次)等计划。
在第二个时间段里,廖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的教师课堂提问设计》的讲座。首先,廖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了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接着,廖老师以绘本SamtheBig,BadCat的封面为例,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大家明白了如何运用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设计并改进提问。又以另一绘本HansinLuck为例,让老师们用找错的方式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正根据布鲁姆分类法设计出的有效问题。最后进入实作环节,廖老师以《小马过河》的故事为例,让老师们小组合作讨论,设计符合布鲁姆分类法不同层级的问题。廖老师对老师们的问题设计给与了很大的肯定,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工作室启动活动圆满结束。相信在廖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将带上智慧、责任与热爱整装出发,成为最好的自己,坚定地走在英语教学探索之路上。
学员感悟:
感谢廖老师干货满满的分享!基于布鲁姆目标分层理论的问题设计无疑是给学生搭建了学习支架,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给学生支持性学习,避免由“满堂灌”生硬地转变为“满堂问”。特别是廖老师提到“有时候课堂上学生状态不好,不应该一味指责学生,而应该反思这堂课的提问是否合理”,顿时让我感到醍醐灌顶,课堂上学生的状态与老师的教学方式是直接相关的,只有符合学情、紧绕教学目标、层层推进的问题设计,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而“提问后在心里默数5秒,给所有孩子一个思考的机会”也让我开始自省,短短的5秒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也许就是宝贵的思维训练的过程。我会将今天的收获融入到今后的教学中,学以致用。再次感谢廖老师的精彩分享!
感谢廖老师的分享!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引导我们领略布鲁姆目标分类的魅力,指点我们玩转布鲁姆目标分类的小组实践。通过头脑风暴,一篇《小马过河》在我们面前也变得如金字塔般“神秘莫测”,借助布鲁姆目标分类的各层提问方式,终于窥得这座小小金字塔的奥秘。原来落到实处的层层递进的提问是如此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助人思考!这样发人深省的思考和探索,我也要努力学习改进,带给我的学生。
感谢廖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分享。学会提问是我们每个老师在课堂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做到细致入微的去分析。提问中的层次化问题,在今天廖老师的分享当中。对层次化提问的方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学习,基于问题导向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方式,是教师在课堂实践当中所需要理解的。如何以问题导向回应学生们的诉求,这意味着优质教学分享总有一些方法来检验学习者经验中的收获。我将下来好好消化廖老师今天的分享。
廖老师今天的内容——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的对于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内容充实,并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指导性、实用性。廖老师通过几个小实例,给我们展示了布鲁姆目标分类的由浅至深6个层级,对于我的教学提问环节的设计非常实用。
我在教学中会遇到学生回答问题与我预计的完全不同的情况,或者是像廖老师所说,回答问题的学生自说自话,其他同学也各说各话,老师在课上疲于维持纪律,最后不欢而散的情况。今天再听了讲座后我茅塞顿开:原来是我的问题没有设计好,没有科学有效的由浅入深。从识记理解,到运用分析,最后评价与创新。这些看似很好理解的理论,实际上运用到课堂中,真的需要很多的思考、思维的碰撞。谢谢廖老师的分享,让我更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科学的理论融合到自己的课堂设计中,让自己的课堂也变得更有效!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8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