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5月10场名师工作室精品活动之一---双新背景的教学设计助推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的进阶
郫都一中兰英
成都市王桂玉名师工作室5月主题活动“双新背景的教学设计助推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的进阶”有幸被选为“成都市10场名师工作室精品活动”,此次活动于5月12日14:00---17:30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也是王桂玉工作室携手四川省名师工作室联合体举办的2022年春季成都市高中地理精品课程培训及四川省名师工作室科研系列活动之三,承办此次活动主讲的工作室为王桂玉工作室、胡炜工作室、陈小玲工作室,特邀请专家:西华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林叶彬老师及郫都区地理教研员郭述全老师。线下主要是在郫都一中、成都外国语学校、彭州中学等进行,线上通过成都市继续教育平台、师培通、腾讯会议直播全程。
本次活动的王桂玉团队主持人是杨燕老师,流程主要分为三大环节:
首先是教学设计案例展示,第一个案例由陈小玲工作室的彭州中学段元章老师以高一年级《乡村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成都平原川西林盘为例,以熟悉的案例为材料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乡土情怀,强化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第二个案例由胡炜工作室的成都外国语杨傲雪老师以新人教版(2020)选择性必修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课展示,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案例分析法、图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来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
第三个案例由王桂玉工作室的郫都二中罗双权老师以高三年级成都《三诊后地理备考分享》。从试题趋势与学生问题、冲刺阶段的复习方式、以成都三诊评讲为例,立足高考,精准把握学情,进行了高三后期备考分享。
在郫都一中线下,刘倩老师还进行了高一课例展示,她主要以河南省焦作市为案例,通过两个小组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焦作市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围绕其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产业,然后分小组探究焦作转型之路,让学生来做产业的规划师分组规划第一、二、三产业转型的措施,最后探寻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思路。让学生学会这种案例分析的方法,并能够实现案例的迁移和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案例展示后,郫都区教研员郭述全老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重点对成都三诊案例进行了评析,同时对所阅试卷情况进行了分析。在肯定罗双权老师的做法的同时再次对后期加强对学生的解题指导、审题能力训练、应试技巧等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第二大环节,有幸请到了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林叶彬老师以《双新背景下大中学一体化人地协调观培养》为专题,对关键概念解析非常透彻,提出学段衔接的必要性,人地协调观素养的水平划分。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确定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以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为目的组织课程教学活动,以系统思维引领价值观培养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以实际问题为依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最后是大家交流点评。卿义平、李莹、李洪霞老师分别对高一、高二、高三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点评,老师们都给予了肯定与表扬,提出了可以进步的地方。大家在交流学习中激烈讨论,受益匪浅。
工作室导师陈小玲老师和王桂玉老师提出了“双新”也可以是“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高一的广泛的学生参与,高二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到高三的综合能力要求,都是地理课堂上水平不断提升素养的展示,也必定会助推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业水平的进阶。
每次的联合教研,每次的专家指导都让我们一线教师收获满满,期待下一次线上线下活动。
线下活动剪影:
辛苦的主持人:
认真学习的团队: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8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