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遇上园艺——《园艺心理课程初探》
-记夏英名师工作室心理园艺课程探索
2022年3月,由夏英名师工作室指导的心理园艺展示体验课在成都市实验小学博雅书馆举行。夏英工作室的6位成员参与现场体验和研究。
本节心理园艺课《春日花园》由工作室成员心理老师赵梦婷、任倩以及心理教研组夏英老师、张小涛老师、蒋珊老师共同执教,共进行两次完整授课,授课对象为成都市实验小学行政团队以及全体专科老师,工作室有4位老师现场体验、观察。
在分组建设“春日花园”的过程中,从一开始的无交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贴心配合,到有交流后的慢慢磨合成型,一个个风格迥异的春日花园折射了一个个小组不同的心理特质和审美,而组员在其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对自我以及自我与团队关系的一次投射与探索。在心理老师看似不经意的提问中,促进老师们去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任倩老师简单向老师们介绍心理与园艺的基础知识后,组织所有的老师来对活动材料——白沙、小石子、各种花草植物进行触、摸、嗅、闻等感官体验,通过接触打开五感,建立自己与植物之间的练习。并且通过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物品引发老师们的联想与回忆。
随后,赵梦婷老师带领所有老师闭上双眼进行春日花园冥想,想象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理想的的春日花园。随后将老师们分为4人小组进行“春日花园”微景观制作。老师们按照顺序轮流进行两轮摆放,在摆放过程中不进行任何交流。两轮摆放结束后请老师们进行分享,不沟通的摆放制造了环境以及位置冲突,同时也有老师对已经摆放好的物品进行配合放置,通过分享促进团队的交流。
“你为什么会这样摆放?你内心是怎么想的?”
“你察觉到你常常在团队中扮演怎么样的角色吗?”
“在这过程中,你有觉察到别人的情绪吗?你如何应对的?”
-----
这些问题像一粒粒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体验者心中的涟漪,让他们去关注自己的一些无意识行为和想法,尝试着去认真思考重构。也在其中学会观察他人,与他人更好合作。
两轮后,“春日花园”微景观已经初具雏形,蒋珊老师带着老师们对冥想中理想的花园和小组完成的花园进行偏差站位,通过对不同契合度的站位,展示自己心中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同时请老师们分享在这种差异中,自己希望做出的调整。最后请老师们交流讨论对小组的“春日花园”进行调整,分享本次改变的灵感以及对小组的借鉴。最后抛出问题“如果最后的成品与最初的冥想差别还是很大,会做出什么选择?”由此引发在个人在进入团队后发现最初的预期或规划发生很大的偏差会进行的选择思考,引导老师们对个人与团队的定位进行思考。
老师们在园艺操作中放下防备,舒缓压力,打开内心的世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看见他人,合作他人。而放松愉悦的心情又帮助老师们创造出更美更和谐的自然世界,心为境像,境由心生,老师们的身心在春日花园的建造中经历了一次春风化雨的洗涤,悄然生长出更强大的应对未来的力量。
这次课程将心理、园艺、劳动、美育融合的园艺体验课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给授课和听课的老师们带来了很多启发与思考。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8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