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会让你赞同、一本伟大的书会让你遵从,而这本书提出的建议也许会改变你的一生。2022年9月28日,范翔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准时相聚,开展“读书,那么好的事儿!”读书沙龙活动。
一、读书分享
范翔名师工作室成员、成都市天府中学小学部甘露老师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和思维模式在我们教育中的运用,以及固定型思维模式转换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三个方面,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案例,给大家做出了分享。甘露老师在分享中提到,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需要终身成长,我们要刻意训练自己,用成长型思维来面对工作生活。
范翔名师工作室成员、成都市十二中学张红琼老师先从人物介绍和内容介绍开始,先让我们对这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在结合我们教师这个职业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张洪琼老师提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幸恰逢中华民族复兴崛起与圆梦的好时机,“立德树人”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把大爱、知识和智慧都自觉地给予我们的学生,我们才能不辜负职业使命,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二、交流分享
范翔名师工作室成员李娜: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认识到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在固化的教育的环境下,我们这一代人也不知不觉养成了“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会努力学习,但是为了获得成绩和认可,而并不是真正去研究去感受“学会”带来的乐趣,我认为在成长型思维模式里,如果认知到“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提升的〞仅仅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制定目标和阶段性的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去践行,直至养成循环的习惯〞。
范翔名师工作室成员吴林珍:教育是生命成长的相互成全。成长型思维的老师,善于思考,会以发展的眼光去改变和创新;勇于实践,能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推开新时代学校体育的窗;教书育人,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这些都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成长的过程。
范翔名师工作室成员朱太杰: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特征、思维模式在各个领域的作用以及固定型思维模式如何转变成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了分享。分享中自己对号入座,清楚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哪些情况是属于固定型思维,哪些情况又是属于成长型思维。自己也更清楚要像成为具备成长型思维特征的人,那我们应该是一个善于学习,从内心深处认为人的能力、潜能是可以通过后天挖掘的。
范翔名师工作室学员涂炳龙:成长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阅历在不断的增加,相对责任也就更多,而我们的体育老师每天面对很多个班级。所教的学生也是遍布各个年龄段、在学校里,我们时刻要面对各种学生,他们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自身的情绪也会产生很多的变化。前些时候,我给我们家的小朋友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做情绪小怪兽,书上给小朋友们讲了怎样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想如果说我们能在工作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话,这也是一种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范翔名师工作室学员周智:两位老师分享的书籍分别凸显了两个主题,一个是善良,一个是成长,而善良应该是成长的基石,作为老师我们要始终坚守善良,那么我们的发展才会不偏不倚,在成长的过程中遵循内心的善良,会引导我们在工作中更好的去关心、关爱学生,让会他们感受“善良”,传递“善良”,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三、领衔人总结
范翔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总结到:我们该怎么去作为一个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一名老师。对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关键的能力和必备的品德。作为我们的老师,同样也应该用这样一种培养的要求和我们的核心素养来看待我们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