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郑自强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根据《成都市市级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建设及管理办法》(成教函〔2019〕8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工作室的发展愿景,特制订本工作室的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成都市市级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建设及管理办法》(成教函【2019】8号,联合发文)文件精神为指导开展工作。
二、总体目标
1.团队建设。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负责制定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和学员培训计划,落实阶段性工作重点;针对每位学员特长,对学员实施全程指导,使全体学员在任期内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力争培养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
2.课题引领。完成1-2个市级或省级研究课题并取得成果;帮助学员确定研究课题,或带领学员开展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研究及专题研究报告。
3.教学研究。工作室每月有固定活动时间和主题,指导学员每期至少上1节研究课。通过课堂诊断、问题研究、考试研究、专题讲座、读书交流、观摩考察等形式切实开展活动,提高学员课堂驾驭能力,力争在全市或省级赛课中获得二等奖以上。
4.多出成果。工作室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教学管理等成果以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个案集(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评析)、发表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
四、具体目标:
1.每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提倡精读一本专著、主研一个专题、精析一位名家。每期撰写的读书心得体会,都要以微信公众号推送。
2.每年上1次研究课和1次专题发言(或承担一次专题讲座)。
3.每年至少要有1篇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在市区(县)级及以上获奖或发表。
4.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
以上均作为年度考核的指标。
五、年度任务及目标
第一年(2022年1月—2022年12月)
1.制定讨论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三年研修计划。讨论工作室成员考核细则等。
2.共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边读边整理,人人撰写2篇读书心得体会(每个假期1篇),微信公众号推送。
3.积级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4.每期上一次研究课。
5每期作专题发言。
第二年(2023年1月—2023年12月)
1.针对省级立项课题,开展共读2本教育教学专著的读书交流活动。
2.围绕课题扎实开展集体备课、主题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人人撰写相关主题教学案例或论文,积极上级评选或向正规期刊投稿。
3.积极创造条件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组织团队成员至少开展2次教学研讨暨送教到校活动。
第三年(2024年1月—2024年12月)
1.继续开展共读两本书、分享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团队成员的理论水平。
2.持续推进课题研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报结题。人人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课题成果。争取人人在市级及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至少1篇,县级至少发表2篇。优秀资源及时在工作室公众号上发布。
3.组织团队成员至少开展2次教学研讨暨送教到校活动。
4.举行课题结题报告,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六、团队成员及分工
工作室主持人:郑自强
工作室骨干成员:纪贤均(青白江区)、戴颖(青白区)、罗宇(温江区)、张佩佩(天府新区)、张其兵(德阳市)、赵枝燕(金堂县)
工作室活动组织:纪贤均
工作室公众号管理:孙丛容、薛兰
活动宣传:戴颖、梁艳、贺茗
七、保障措施
1.会议
每月召开一次集体研修活动。
每年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2.学习
工作室成员平时学习以自学为主,针对课题研究每学期集中学习一次,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3.集中研讨
(1)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2)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采取个人申报与统一安排相结合的方式,活动前认真准备。
(3)工作室通过分众号发布工作室工作动态、活动资料、工作室成员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活动图片等。
(4)工作室名师每人在本校担任至少1个年青教师的导师。
4.考核
制定工作室成员考核细则,每年年底在成员自评的基础上由工作室主持人对所有团队成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室内通报。
5.档案管理
每次活动安排一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做到一次活动一本档案。包括:活动方案、通知、签到表、讲课(座)资料、推文等。每年12月份,团队成员及时收集、整理、上交个人考核印证资料,一人一册。所有资料统一装订,集中保管。
附件:成都市郑自强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考核细则
项目
标准
考核记录
自评分
考核得分
日
常
工
作
个人要有年度专业成长计划和总结,各5分。要求具体、实在,不合格酌情扣分。
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每人次加5分。
认真完成阅读任务且有读书心得体会,每一次5分,全年10分。
活
动
展
示
每学期至少讲一次公开课,记5分,没完成不记分。积极承担工作室举行的教学研讨、送教到校等活动,每讲一次课、做一次讲座、做一次主评、做一次美篇等记5分,累计计算。
每参加一次活动记2分,累计计算。
在工作室分众号上每发表1篇文章记2分,累计计算。
科
研
成
果
课堂教学在国家、省、市、县竞赛中获一等奖,分别记20、16、12、8分,同级别每降低一个等次降1分;
教学案例、论文在国家、省、市、县获奖每篇分别记10、8、6、4分(部分登级);发表分别记10、8、6、4分。
每位成员必须参加一项市级及以上课题,记5分。主持市、区级课题分别记5分、3分。完成课题论文1次加4分。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7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