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明确新要求
——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桥》为例
作者简介
王婷,邛崃市北街小学校语文教师,成都市谭文丽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成都市语文骨干教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邛崃市十佳教师”“邛崃市师德标兵”等称号。
壹.小说教学教什么
2022版课标发展型语文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三学段要求中提到“阅读表现人与社会的优秀文学作品,走进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学习品味作品语言、欣赏艺术形象”。《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是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微型小说,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因此,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文本特质以及学生学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贰.小说教学如何教
2022版课标“阅读与鉴赏”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到“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就需要教师紧紧抓住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这一核心,依据小说文体来确定教学内容,并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艺术性设计,使学生平顺而巧妙地从起点达到终点。
1.关注人物言行、神态,感受老支书一心为民的党员信仰
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有很多,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全村人都拥戴”“他像一座山”等关键语句体会老汉沉稳干练、深得人心的好干部形象,对人物有个整体感知;“冲上前”“揪出”“凶得像只豹子”等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老汉的铁面无私;“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刻画出老汉的舍己为人,而小说结尾处,明白两人的关系时,更能体会出老汉在亲人和群众面前以身作则,又爱子心切的崇高形象。透过言行神态,老支书的人物形象就逐渐丰满立体起来。
2.关注环境描写和情节设计,体会它们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老支书的形象也在环境变化中逐渐彰显出人性的光辉。文中有多处描写洪水和木桥的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环境描写营造出危急的形势,衬托出老汉临危不惧、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也更能深入理解老汉的双重身份。教学时,借助课后习题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谈论并交流它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体会小说情节设计的妙处
2022版课标“阅读与鉴赏”第三学段中提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小说的结尾让人感到“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教学时,结合课后习题四,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对结尾的感受,并假设自己就是作者,想想自己会怎样设计结尾,引发学生批判质疑的兴趣,勇敢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前面层层铺垫,最后揭示二人关系,是为了在收尾处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在震撼中再度体悟英雄的崇高境界。
叁.小说教学如何评价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读小说就是要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2022版课标中提到立德树人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立足核心素养,彰显语文教学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桥》中有一些细节很耐人寻味,学生因个体差异性可能会导致对人物形象理解的片面性,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加深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多元理解,感受老支书身上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
新课标任务群视域下大单元整合的教学探索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六单元为例
作者简介
詹妍婷,四川天府新区第七小学语文老师,备课组长,成都市谭文丽名师工作室成员。成都市教坛新秀,天府新区优秀青年教师,武侯区优秀班主任。亲近母语第一批中级阅读指导师。春藤家长第一批高级家庭教育规划师。中华吟诵中级讲师。曾获成都市课内外阅读赛课一等奖。
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颁布后,作为一线教师既期待又彷徨。期待更加适宜时代的课程标准引领教学,同时又担心无法领会其核心精神多走弯路。有幸在谭文丽工作室的带领下,参与了郑国民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主题讲座。
壹.学习收获
通过聆听讲座和自主学习。以下几点对于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1.九大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立德树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性学习任务群。
3.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时,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4.学习任务群让教与学发生了变革:真实的学习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
5.第二学段学业质量要求:乐于在班级活动中交流展示、能用普通话交流,能认真倾听,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按照一定顺序讲清楚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尝试根据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6.任务群的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贰.教学探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天府七小领航教师仰大蓉老师的带领下,天府七小三年级语文组六位老师认真研读教材,反复推敲,尝试以学习任务群串联单元教学。通过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了以习作教学作为主线串联单元教学,设计“嘿,特别的你”这一主题开展学习活动,设计九个具体的活动,完成单元教学。
任务一:“你在我眼里”—从身边出发,找到人物特点
在“定格瞬间”板块,教师通过前置任务单,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用手机或者相机定格生活中人物行为的瞬间。通过这一趣味性的活动寻找、发现身边有特点的人。
在第二个活动“水墨画卷”中,师生一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边阅读边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感受到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
第三个活动“梦幻泡泡”则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肥皂泡制作的过程。教师还给到学生体验过程,自主尝试制作肥皂泡、吹泡泡、玩泡泡,同学们一起分享泡泡的乐趣,感受泡泡之美,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任务二:“你在我心中”—从心出发,根据人物特点拟定题目
在“我也来当剃头大师”这一活动,根据学生自己代入到角色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接着让学生尝试给小沙取个名,渗透本单元习作给人物取名的方法。
“夸夸文中的她”,学生自学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此活动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取题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互相探讨自主拟定题目。
“童年的滋味”是一节群文阅读课,这节课围绕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多彩童年”展开,以本单元冰心的《肥皂泡》为基础,以一带多,阅读《凿壁偷光》《跳水》《童年笨事·追屁》三篇文章。这四篇文章都生动有趣,展现不同主人公在童年时期不同的童年故事,呈现出不同的童年滋味。通过求同比异,发现每个人童年的滋味都是各不一样,但各有精彩。
任务三:“你在我笔下”—联系生活,用笔书写有特点的人物
这个环节中,完成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孩子怎样能把“身边有特点的人”写清楚。
《柒小乐练》是天府七小自主研发体例,选编优秀习题汇编成的一本实用性作业手册。在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后,我们将任务群融入《七小乐练》拓展运用板块中,设计了系列活动任务单。
结语
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立足单元目标,渗透语文要素,以任务群为驱动,层层推进。整合学习任务,注重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是我们在新课标出台之后的进一步思考和尝试,探索过程仍然有不足之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在不断地求索中,我们一定能带给孩子更多有用、有效、有趣的语文课堂。
~END~
编辑:陈光纪
初审:蒲嘉荣
终审:谭文丽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7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