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11个名师工作室携手助推地理实践力的进阶培养
——记成都市王桂玉名师工作室的4月市级培训活动
4月14日8:15—17:15,由成都市王桂玉工作室、彭州陈小玲名师工作室、石室锦城车海燕名师工作室主办的2022年春季成都市精品课程高中地理菜单培训——“名师力量助推地理实践力的进阶培养”活动成功开展。本次活动主要由来自四川省内的11个名师工作室参加,分别是:成都市王桂玉工作室、彭州陈小玲名师工作室、石室锦城车海燕名师工作室、甘孜州谢正武名师工作室、巴中彭韬名师工作室、雅安刘从山名师工作室、成都市胡炜名师工作室、青羊区教研员工作坊、都江堰吴启辉名师工作室、温江戴成名师工作室、青白江刘万荣名师工作室。在防疫要求的背景下,活动形式采用线上加线下的形式,线上平台有:成都市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www.cdjxjy.com/SiteWeb、微信:师培通、腾讯会议(会议号:829-297-706),线下以各工作室学校为单位进行。
本次活动在上午8点15准时开始。首先由车海燕工作室,来自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谭鑫老师带来课题成果初中课例《北京》。谭鑫老师分别从考察北京、代言北京和说唱北京出发,培养学生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北京申奥成功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条件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同时能举例说明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成就,明确北京在未来发展进程中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第二环节由王桂玉工作室,郫都一中兰英老师带来课题成果高中课例《公园城市、幸福家园——以郫都区为例》。兰英老师利用学校地理社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以“公园城市”为主题背景,调查实践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湿地分布及生物状况。再以此为契机开展课堂探究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第三环节为车海燕老师带来的省级课题《基于学习进阶的“家国情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结题报告。
车海燕老师从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研究的目标,研究的过程以及研究产生的成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题报告中展示了研究取得的丰富的操作成果、认知成果、物化成果,以及在研究中师生获得的各种奖项。课题研究解决了拟研究的问题,达成了拟研究的四大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效,丰厚的成果预示着团队合作开展的又一个省级课题的成功结题。
这个课题结题了,我们围绕教学难点的另外一个省级课题《高中地理实践力的进阶实践》,在疫情背景下也在积极开展中。
第四环节由成都市王桂玉名师工作室、彭州市陈小玲名师工作室,四川省彭州中学实验学校胡正萍老师带来地理实践力进阶培养案例展示——《校园平面图的绘制--以四川省彭州中学实验学校为例》。胡正萍老师从选题的原因和目的、以及设计策略和实际操作、总结反思再到进阶作业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胡老师总结到:从实践证明,实践课程不论前期的准备,中期的操作,后期的完善,都能很大程度上培养并推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水平。本课既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又为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思路,为一线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借鉴。
第五环节为温江戴成工作室,温江区光华实验中学校熊燕老师带来的地理实验课程《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熊燕老师分别从实验选题、实验设计、学生成果展示和问题与改进四个方面进行介绍。整个介绍过程中,能充分解读出,面对疫情戴成名师工作室团队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方面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第六环节为戴成老师对熊燕老师的课程点评。戴老师首先指出要相信学生,放手学生。在学生成果展示中可以发现学生不仅能完成任务而且还有创新和思考,并且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融合数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内容。其次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效果远远大于单纯听课理解。最后提出地理实践力的实践和提升需要不断去探索,校园内有很多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以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第七个环节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特聘研究员邓达老师对上午的活动进行点评。邓达老师首先指出今天上午的活动非常扎实。车海燕老师领衔的省级课题从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都达到解题要求并且具有现实意义——实现了学科融合,彰显了爱国情怀。同时指出课题研究中不宜画蛇添足,要紧扣学科育人要求。最后指出,课题结题并不是结束,还可以进一步验证、完善、总结提升,申报相关奖项并广泛推广。
0最后王桂玉老师对上午的活动进行了评价,上午活动通过省级课题结题成果代表的展示与结题报告的汇报展现出团队的合力效益,她强调个人及单个团队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线教学需要加强合作、深入的团队科研合作,这是突破教学及科研难点的好途径,课题需要推广同时针对难点要敢于突破,疫情下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更具挑战,但上午两个团队的案例展示也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路径。接着,王老师非常感谢11个工作室团队以及参加活动在线参与研究的100多位老师,诚邀各位老师参加下午的“地理实践力”案例继续的分享活动,以期找到省级课题重要成果书籍的尽快诞生。
下午两点活动准时开始,首先由青白江刘万荣名师工作室、大弯中学郭建林老师带来《青白江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实验研究》。郭建林老师从实验综述、实验设计(研究方法、实验过程(分组实验)、首次实验成果、实验与初步目标差距、实验改进、整理结论)、案例评析、启示应用、作业进阶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第二环节是成都市王桂玉工作室、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周彬老师带来《不同降水强度下的地表径流实验探究》。本堂课的目的是通过人工模拟降水对地表径流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分析其影响主导因素,找到降水、地表径流形态、下渗量和径流量的内在相互关系。周彬老师分别从材料准备和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分析、结论与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第三环节是都江堰吴启辉工作室,青城山高级中学林梦娴老师带来《都江堰市太阳高度的实验探究》。林梦娴老师分别从实验原理、实验组织(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总结三部分来展示。在总结中提到: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在当地坐标环境下观测太阳的视运动、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规律,把教材的知识用实验的方式去亲自验证,并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教材案例对比,找到差异,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索真知,培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环节是彭州陈小玲工作室,彭州一中周明发老师带来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彭州)野外考察》。周明发老师首先对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彭州)的野外考察点(河流地貌的发育,地震遗址等)的特征及其地理学科知识点进行介绍,并对未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彭州)的发展充满希望,最后展示了野外考察的考核评价量表。
第五环节是成都胡炜工作室,四川天府新区十一学校陈红老师带来的《鹿溪河生态公园考察》。陈红老师首先介绍了鹿溪河生态公园,再从考察的准备阶段、具体实施阶段进行介绍。最后总结了在考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局限性和意义,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环节是雅安刘从山工作室,石棉县七一中学张云老师带来的《石棉县滑坡、泥石流灾害探究活动》。张云老师分享的第一部分是图的变化:从看图、画图、制图、算量四个方面来认识安顺场的地形和石棉县的降水特征;第二部分是武魂融合技能,以学习内容融合、修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教学目标达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四大学习目标为前提,设计以学生为主题的实验课程;最后对于培养初中生的创新力和实践力的尝试,进行总结思考。
第七环节是甘孜谢正武工作室,康定中学黄朝鸣老师带来的《甘孜州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康定段)考察》。黄朝鸣老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首先是课程内容选定的原因和目的,其次是考察设计(考察的地点、线路、内容;考察中出现的问题、建议或改造方案等),再到案例评析(成功点、改进点)和作业设计。
第八环节是青羊区教研员工作坊,泡桐树中学詹李梅老师带来的《课程视角下关注核心素养进阶的研学活动设计策略——以四川省战旗村为例》。詹老师以课程作为视角,从泰勒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出发展开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关注课程各要素在研学中与核心素养的融合,在差异教学理念下充分尊重学生素养的差异起点,实现学生的差异进阶。詹老师还就素养进阶与研学融合的具体策略分别展开阐述,并以战旗村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作为案例分享了策略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形成了从课程理论→理论与研学融合策略→策略具体应用的实践经验。
第九环节工作室领衔人评析,导师们对于展示的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其中由地理实践力书籍撰写的主要负责人刘万荣老师对今天的活动进行重点点评。刘万荣老师结合导师们的众多意见指出,今天的地理实践力案例内容全面,丰富多彩,涉及到了五个地理实验、三个自然地理考察、两个人文地理调查,而且来自省内不同区域,区域性强。刘万荣老师重点强调了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是所有的地理实践力案例应该具有统一的风格,要形成一定的体系,而不是简单地从自己熟悉的内容出发;二是在编写地理实践力案例时要有统一的标准,应该从综述、案例、案例评析、启示应用和进阶作业五大方面进行。
最后,王桂玉老师再次感谢了11个工作室团队,相信在大家的合力下一定有越来越多的惊喜。同时也感谢了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祝每一位老师工作顺利,生活美满,期待下一次相遇。
线下分会场剪影: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6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