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由成都市教育局指导、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谭文丽名师工作室承办的“修炼师德——做新时代的大先生”系列师德师风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研讨会于2022年9月27日顺利举行。
成都市教育局人事与教师工作处处长刘惠,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教授刘次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男星,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成都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谭文丽以及谭文丽省市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在线上线下参与了本次主题研讨会,成都市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教研员王琴担任活动主持人。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市教师全程直播,共吸引了3000余人次教师观看。
一、活动伊始
刘惠处长就本次活动发表了重要讲话。刘处长阐述了成都市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与要求,肯定了广大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做出的成绩,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希望老师们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牢记使命修炼师德,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随后,刘次林教授围绕“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做了主题讲座。刘教授从理性对待教师底线,没有分类就没有政策,没有分层就没有效能,师德的迭代融合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刘教授站在理论的高位给大家修炼师德做了深度专业引领。
二、主题沙龙环节
来自成都市谭文丽名师工作室的8位成员以故事、案例和论文的形式分享了关于师德师风的个体感悟和理性思考,成都市玉林中学卢书倩老师和成都市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教研员蒲嘉荣担任沙龙环节的主持人。成都市石室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蒋宇瑛通过讲述镇定坚强的A老师和爱生如子的B老师的故事,阐释了“师爱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力量”,丰富了师德师风的内涵。成都市娇子小学教科室主任谢云静提出“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理念。成都师范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张庆通过《我和小杰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全纳教育”的意义,提供了一个接纳残障儿童(学生)的新思路。邛崃市西街小学教师陈丽君将目光落在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身上,通过分享“琪琪加油群”的故事,探讨了留守儿童陪伴新样态,进一步拓宽了师德师风的路径。天府三小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丁通过三种方法、两个案例分享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孩子“逆商”的有效途径,并为广大一线教师修炼内力提升自我“逆商”提供的路径参考。邛崃市平乐中学教科室副主任李永严从师德师风典范事例入手,通过“时代楷模张桂梅、陈立群师德对比启示”为我们带来教学实践中的师德师风路径探究,并从“转化”、“熏染”、“共建”、“评价”等四个关键词入手提出了支持一线教师开展师德自主修炼的策略。
三、专家点评环节
张男星教授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做出的贡献,明确了名师工作室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张教授指出〝真意的接纳〞善意的帮助”和“美的智慧"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修炼师德的诀窍.
罗清红院长在点评中指出,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切前提,在教师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罗院长对广大教师群体修炼师德提出几点希望:一是强化教师反思;二是注重教育实践;三是加强自我修养。
四、活动最后
活动最后,工作室主持人谭文丽副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她建议教师“修炼师德”要从自身做起,践行“中小学教师行为十项准则”,以成为“四有好老师”为己任,将外在的要求与期盼内化为自醒与自觉,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曾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仿的榜样。”我们期盼以对话交流、共建共享的方式与更多的教师共同探索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努力追求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撰稿人:范晓鸿蒲嘉荣
图文排版:陈光纪
一审:蒲嘉荣
终审:谭文丽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6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