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介绍
寻找自己的精神坐标
——黄尤林名师工作室建设构想
作为领衔人,岗位轨迹:山村→乡镇→县城名校→成都;成长历程:普通教师→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省教书育人名师→正高级教师;我珍视每颗上进心,工作室向每个有作文教学梦想的老师敞开:
2012年9月,四川省黄尤林名师工作坊挂牌,毛遂自荐,托人说情,我感受到渴望成长的力量。
2019年5月,新都区黄尤林名师工作室成立,遴选22位优秀教师,将“小学高段体验式习作”搞得风生水起……
2021年10月,成都市第三批名师工作室文件出台,黄尤林名师工作室忝列其中,拟组建一支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团队,直击习作教学的痛点和难点,揭开习作教学的“冰山一角”……
一、有一种力量来自团队
一个工作室有没有吸引力,不是看领衔人的名气,而是每个成员有没有归属感,付出真感情,进行真合作,做好真研究,建设好自由、平等、理解、分享的精神文化,怀着对习作教学宗教般的情怀,坚韧地寻找习作教学的伊天园,执著地蹒跚前行,愿每个成员都热爱与呵护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学习共同体。
二、有一种力量来自创新
创新是一个优秀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团队赖以发展的思想根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3年的不懈探索,寻找到生本教学的基本规律,形成独具特色的“五学五导”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始终跟着真实的“学情”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创。
三、有一种力量来自现场
开阔视野、学习提高、登台锻炼、展示自我,“现场学习力”成为常态,拟开展“生长课堂”“以学定教”“读书沙龙”“童化作文”“童漫作文”“活动作文”等研讨主题活动,拟邀请专家二十人次,成员上课六十节,与《少年百科知识报》深度合作,搭建“黄尤林名师工作室”专用平台:发表教师指导习作的经验文章和学生评改习作的范例文章,形成《这样的作文变了味》《这样讲评也精彩》等课堂观察或名师讲座。
四、有一种力量来自坚持
每天朝着目标锲而不舍地付出,朝着美好愿景默默前行。推出每周“五个一”工程。即周一选读一篇习作教学论文,周二研读习作名师课堂实录,周三推荐一篇优秀习作,周四修改一篇学生习作,周末撰写一篇习作教学心得,这“五个一”工程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期待与你们结伴而行,努力寻找自己的精神坐标,在未来的一千多个日子里,让我们扬长容短,抱团发展,将前行中的成长故事永恒定格在记忆里!
成员遴选条件
期待这样的您
“名师工作室”成立时轰轰烈烈,运行后泯然众人,普遍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本工作室研究重心主要聚焦在习作教学,特别渴望认同这一价值追求的名师参与:
1.乐于在习作教学领域大胆尝试,善于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在本校组建研究团队,聚焦核心问题,深入挖掘形成研究课题。
2.善于习作教学课例设计与展示,探索写作教学本质,追求“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真谛。
3.勇于发掘习作素材,实现“找米下锅”;以“评改发表”打通习作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4.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团队建设奉献自己的才华。
公作室成员
郭昊、袁丽芳、兰向丽、黄凤菊、黄红梅、朱柳洁、陈田、赵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