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介绍
一、工作室方向
依据《成都市教育局关于组建第三届名师和名校(园)长工作室的通知》【2021】-79(发)精神,以“名师引领、同伴互助、研训结合、注重实效”为原则,依托网络研修,开展教学交流、研究活动,树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理念。在实践中,坚持扎根课堂、面向学生,努力探索挖掘各学科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方法,形成全员协同育人氛围,让名师工作室发挥平台、互助、共享、辐射作用,实现相互学习、资源共享,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的要求,深化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重要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在职教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中职,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更要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力度,推动各课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探索挖掘专业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的方法,发挥多年研究民族团结教育优势,着重挖掘专业课程中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政元素,让广大内地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如郑强教授所说“西藏、新疆等地区是华夏民族的源头、文化的命脉,长江文明、黄河文明的源头,是西汉大帝到康熙大帝用生命征得的土地,是我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未来能源、水源、甚至空气的根本保证”,修正只有在民族地区或者有少数民族师生的学校和地区才需要强调民族团结教育的想法;探索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和路径,把相关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做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形成一批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推动中职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
三、工作措施
线上线下一体,依托网络,建立工作室成员交流平台,根据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网上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线下教研活动,追求交流活动的实效性。
实践反思一体,扎根课堂,面向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特别是要针对思政教学和课程思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改变思政课以“说理、说教、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避免对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说教”“生切”“嫁接”等简单化处理,追求课堂教学的“故事性”“趣味性”“无形性”,反思教学实践经验,固化实践成果。
自主合作一体,积极主动,根据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各成员及时完成相关任务,做到“做—思—写”即参与教学实践,主动反思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对自己的思考学会理性表达。积极参与工作室线上线下活动,主动融入团队、分享收获、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工作室具体工作形式:专题讲座、参与互动、观摩研讨、参观学习、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
成员遴选条件
1、不限专业,有意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同行;
2、坚持扎根课堂、面向学生,不忘育人初心;
3、愿意自我成长、持平常心、功利心淡薄;
公作室成员
李亚娜、刘怡、邹丽萍、李希媛、熊萍、周强、施蓉、杨玉婷、李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