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和名师工作室

更新时间:2023-01-05 04:01:49 阅读 196 次

工作室介绍

一、基本情况:成都市名师工作室导师李久和,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65年5月出生,1983年7月参加工作,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物理竞赛辅导,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2000年,被省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称号;2003年,被区政府授予双流“名教师”称号。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坚守“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这条底线,坚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追求,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指导教师、特长学生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培养学生能力、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风格。曾与查有梁等合著《物理教学论》、《高中物理题典》、《天府高考物理》,曾获四川省高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二等奖,成都市高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省教育厅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省政府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研究方向:开展基于课程标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形成“高质量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探索工作室工作路径、方法和措施,促进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

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中学物理教学,中青年教师培养策略,名师成长的路径等。现主持双流区教育科研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研究工作,指导双流区省级科研课题《区域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

四、工作目标:通过行动研究,促进区域内中学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本区域物理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能力,促进教师学科教育能力的提升,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教学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优秀骨干教师;提高区域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区域基础教育品质。提炼工作室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总结工作室工作措施、途径和特色。

五、工作措施:

1.开展读书活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建立学习共同体,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2.确定课题,开展行动研究。开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

3.开展调查研究,明确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编制教师和学生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了解区域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研学旅行,向教育先进地区学习。组织成员到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教育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交流。

5.开展赛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题组及区域内开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物理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竞赛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学术沙龙,交流研究成果。定期组织有主题、有内容的学术交流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共识。

7.名师引领,提升研修质量。聘请省市教育专家、教学名师指导,明确研修主题,确定研修内容,提炼工作室研修成果,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

8.开展送教活动,促进贫困地区(学校)教育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工作室成员送教到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促进薄弱地区(学校)教育发展。

9.开展成果展示,扩大工作室影响。在区域内开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研究成果,扩大社会影响。

六、工作室预期成果:

1.形成研究的认识成果:工作室初步完成课题研究,形成的实验方案、论文、课例、案例、反思总结、调查报告、评价报告、教育日记、教育随笔、教师成长报告、学生成长报告、实验报告,课题组分类整理完成成果集。

组织课题组研究人员编写物理课堂教学专著。

2.形成研究的技术成果:一是总结形成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策略、学生学习目标设计策略、课堂评价任务设计策略、学生学习任务设计策略、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等。二是总结课题研究的措施、路径、方法等技术成果。

3.开展成果展示交流:定期开展工作室成果展示活动,在市级以上交流获奖论文达20篇以上,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达10篇以上。

4.形成工作室特色:提炼工作室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形成青年教师培养和名师成长的路径、措施和办法,总结工作室工作措施、途径和方法。

成员遴选条件

1.具有2年以上初中或高中物理教学的经历。

2.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3.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追求。

公作室成员

苏明甫、郭美玲、王慧茹、姜芹、邓玉、陈海霖、彭芸、秦洪军、刘丽林、文东梅、邓天煜

文章标题:《李久和名师工作室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5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