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世强名师工作室

更新时间:2023-01-05 04:01:48 阅读 351 次

工作室介绍

一、领衔人简介

幸世强,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中学数学教研员,中国数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曾获得““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高中数学骨干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科研工作者”、教育教学“特别贡献奖”、“杰出指导教师奖”、“优秀高考阅卷教师”、“成都市十万教师大比武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称号,入选“成都市中考命题专家库”,受聘“四川高考评卷委员”“成都师范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培训专家”“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硕士生导师”“成都师范学院外聘教授”“普通高中课改学科专家”“四川省教育学会人才分会学科专家”“四川省学校文化建设专委会理事”“四川省中学数学教学专委会理事”“成都市中学数学教学专委会理事”,教育厅主管的“教育科学论坛杂志”走进课堂栏目编辑。出版著作50余本,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或主研多项课题并获奖,策划四川省教育教学改革学科论坛14届,指导多名教师参加区、市、省、全国赛课的一等奖,教师培训讲座300多场,多年参与重大命题、教师相关评审等相关活动。

二、研究领域与方向

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课程设计与研究、命题技术与评价、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研究。

三、工作室建设方向:我的教育主张是“德高、博学、善教、求真”,为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真正把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我省名优教师的集聚地、教学教育方法和思想的泽源地、教育教学策略和经验成果的共享地,最终成就一批正气足、教育教学研究水平高的新的名师,特根据成都市工作室关于名师工作室的意见,努力实现名师队伍的持续性发展。本工作室将围绕《成都市教育局关于组建第三届名师和名校(园)长工作室的通知》的工作目标,加强我市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育家型数学教师,坚持以服务本省数学课程改革为先导的方针,坚持自主学习与名教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型媒体为主要途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读教育教学经典著、教学观摩、研讨、撰写教育随笔、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全体成员的快速成长,使本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我市数学教师的素质的提升,实现数学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目标。

本工作室将围绕“构建融合技术的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向,从“团队建设,培育名师,发挥功能,服务区域”四个方面进行工作室的文化内涵建设,采用“导师跟踪、课堂交流、课题引领、课程开发、成果辐射、资源共享”等措施以及“定期学习和研讨、课堂观摩和示范、档案管理和评价”等方式开展常规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工作室全体成员的TPACK知识得到全面发展,教学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形成自己的独具一格研究风格和教学风格,实现师德修养高,课堂教学质量优,课题研究成效显著,课程开发成果丰,形成骨干教师的群体效应,能够对成都市的数学学科形成持续的业务指导,带动一批中青年教师稳步成长,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和区域影响力在国内稳步提升,培养未来教育家型数学教师、创新教师教育新范式、凝练推广数学教育教学成果和数学名师优质教学资源。

四、工作室运行和主要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

2021年9月~2022年9月

工作室成员根据自身基础和发展潜力,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自身追求目标,并进行合理分解;工作室以公开教学、现场指导、专题研讨、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论文撰写等形式广泛开展活动,营造成员间相互学习、交流、研究、合作的良好环境,促使成员自身专业能力有显著提高。

第二阶段:

2022年9月~2023年9月

鼓励工作室成员参加省市区县学科竞赛和教学展示,建立工作室成员学科教育教学活动资源库;各成员围绕融合技术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并以论文、专题讲座、网络传播等形式示范经验,展示教学成果。

第三阶段:

2023年9月~2024年9月

不同基础的成员,实现不同跨度的发展,努力培养出区级教坛新秀、优青、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坛新秀、优青或学科带头或人特级教师,同时,全面总结和整理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1.机制建设具体化

为保证名师工作室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三年规划的稳步推进,工作室将制订名师工作室成员管理细则,建立成员每月小结汇报制度,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案。

2.管理效能强化

工作室实行导师领导下的运行机制,各成员间做到信息畅通、工作有序、活动高效。工作室成员每学年要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认真撰写反思日记和教育教学论文,按时上交个人工作总结。每学年,工作室将通过建立各成员成长档案,提高对成员的管理效能。

3.学习积累内化

热爱读书,有足够的阅读量,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基础。每学期,名师工作室将定期为成员购置或推荐阅读书目,涉及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史、教育学、经典名著、艺术、数学科普、心理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领域,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督促成员自觉积淀丰厚的文化素养。

4.成果过程化每个成员一年内要上一次校内公开课,三年内要上一次省、市、县级示范课或公开课。每个成员每一年至少要撰写一篇理论文章,三年至少要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三篇文章。每个成员三年内至少要获得一次市级以上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工作室每位成员三年内主研一个研究课题。

五.工作室的主要工作:

1.研究探讨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趋势和前沿动态,参与指导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2.围绕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开展读书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

3.研究探讨数学与基础和创新,数学与思维,数学与数学学习,数学与数学评价,数学与监测指标体系,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与优化。

4.培养工作室新成员,引领一批优秀数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工作。

5.针对成员个性特长,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学习、研究计划。

预设三年后工作室产生的可推广、可物化的系列具体成果:工作室聚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办学治校水平,突出研修主题,研发优质课程资源、研讨课堂教学和提升办学品质。重点围绕学科教材系统研制一批“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视频资源和课案,形成一批“名校网络课堂”,引领指导民族地区、贫困区县等农村学校特色发展、品质发展,实现办好一批家门口学校的目标。工作室成员教师可以在一下方向选择研究:1.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2.数学教育中的美育渗透;3.数学关键能力培养;4.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5.新教材分析与比较研究;6.选修、先修课程设置与实施;7.初高中教学衔接;8.单元(主题)教学;9.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培养;10.教学设计研究、作业设计与批改;11.学情分析与精准教学;1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13.数学文化与数学史;14.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评价;15.课堂评价研究、学业评价研究、教学评价一致性研究;16.高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17.课标修订解读与核心素养;18.课标修订解读与相关理念研究;19.课程与教材研究;20.数学实验与数学游戏;21.学生学习心理研究;22.教学方法新研究;23.数学教育研究方法;24.教师专业发展;25.名师(特级教师)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工作室建设;26.课堂教学环节研究。

通过以上各方面研究,工作室成员形成可推广、可物化的系列具体成果,包括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

(1)显性成果

教师层面:教师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措施,教师总结的典型经验、有效做法等等

学生层面:能够看得见的学习行为改善、态度优化、成绩提高,班风班貌改观等

(2)隐性成果

教师的素养、学识、思考能力、方式方法等一些难以量化、难以物化的方面的提高

学生素质结构的优化,兴趣、动机、精神面貌的变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成果形式可以用论文、专著、课例、讲座、学习记录、经验、教学反思、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案例集、活动方案集、学生成果(习作、网页、小论文等)、网站、课件、视频录像等呈现。

学员专业、业绩等方面的要求:1.坚持面向一线、面向基层的原则。坚持在教学一线任教的教师中进行,激励推动教师以更好精神风貌投身教育事业,形成良好的机制导向。

2.坚持德才兼备、注重业绩的原则。把德、能、勤、绩作为衡量选拔的主要标准,严格选拔,严格控制,真正把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在同行、学生及家长中有较高评价的教师选拔到工作室队伍中来。

3.坚持公开选拔、公平竞争的原则。严格按照个人申请、资格认定、群众测评、专家评审的程序,按照评选标准要求对参评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公正选拔、全面考核、择优选择,真正给优秀师资力量提供脱颖而出的平台和空间。

4.坚持滚动管理、严格考核的原则。工作室成员每年进行一次基本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工作室成员称号及相应待遇,确保工作室队伍的质量,树立工作室

队伍良好形象。

5.每个成员一年内要上一次校内公开课,三年内要上一次省、市、县级示范课或公开课。

每个成员每一年至少要撰写一篇理论文章,三年至少要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三篇文章。每个成员三年内至少要获得一次市级以上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工作室每位成员三年内主研一个研究课题

成员遴选条件

市级工作室成员补充条件建议:

1.区(市)县级及以上的学科带头人或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

2.有区(市)县级及以上研究课题

3.有区(市)县级及以上赛课一等奖

公作室成员

张娟、张毅、王燕茹、高俊兰、朱守成、陈芳、黄富、杨述刚、陈沅鑫、邱文静、姜燕、王世春、陶涛、廖祥荣、王天祥、王毅、王亚菲、刘薇、肖勇、敬晓萍、汪宝林、王兰梓、付小华、吴智敏、梁昌健、刘子丽、周传斌、李承学、原坤、李其踊、刘大华、杨红、李海洋、冯祖琼、周玉、孙德凤、李小均、林洁、罗万萍、祝菊红、兰正会、杨富山

文章标题:《幸世强名师工作室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5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