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的魅力所凝聚
—成都市罗朝英名师工作室第五期读书会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书籍可引领教师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增强教师的人文底蕴。交流则能让教师思维碰撞,互通有无,明确方向。为进一步激发工作室老师的读书热情,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罗朝英名师工作室于2022年3月16日晚7:30在cctalk平台开展了工作室第五期线上读书分享会。此次分享的主题是《教学勇气》第四章的内容《认知于共同体中——为伟大事物的魅力所凝聚》。此次分享的三位嘉宾分别是来自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的唐韵老师、谢琳瑶老师和来自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初级中学的吴锐老师。
唐韵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心怀教学勇气,拥抱伟大事物》。时间积累了人生阅历,让故事成为人的胸怀。回顾过往的教学之路,唐老师细述了由初入教坛,遭遇瓶颈到重新出发三个阶段的心路历程。围绕着“什么是共同体”,“传统课堂与现行课堂”这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教学勇气》第四章核心词“共同体”的认知和理解。她提出:教师和学生都是追寻真理这个主体的求知者。探索真理的过程形成了圆形,互动,动态的共同体,课堂则是以求真共同体而构建。帕尔默先生在本章内容中还提出了“伟大事物”这一概念,唐老师从神圣、敬畏、初心三个关键词出发,谈及了自己眼中的伟大事物---语言之美,语言的力量。语言的魅力引领教师走入共同体中,并与学生共同体验,全情投入。没有奋斗动力的人生,如同缺乏生机的原野;没有奋斗动力的事业,就像失去引擎的航船。在感悟本章内容之余,唐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和实际教学中的课堂案例与老师们分享了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幸福感来源于职业敬畏,自身的不断学习与提升,更来源于“柔眼”看学生后所收获的处处惊喜。从吾心,尽吾力,寻光出发,让人生的航向永远朝向美好的远方。
谢琳瑶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共“命运”,同“泛舟”,体“六月之花”》,结合了帕尔默先生《教学勇气》第四章的主题词“共同体”。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视角,从自身成长的体会出发,描述着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教学故事。同时将共同成长在工作室的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以“教育教学命运共成长”为切入点,展开了读书后的体会。第二层观点,来自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谢老师将师生关系描述为由最开始的“掌舵人”与“坐船人”的主次关系,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逐步转变为“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良性互动,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则正如帕尔默先生在第四章说阐述的那样,“为伟大事物的魅力所凝聚”,通过小组帮扶互助,凝聚在一起,共同成长与进步。分享结尾,也号召伙伴们一起寻找向内和向外的力量,实践《教学勇气》的优秀理论,“既拥抱所有事物所依赖的生存巨网,又拥抱那些恰好对我们认知事物有利无害的事实。”
(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实践)
吴锐老师分享的主题是《认知于共同体中——知与未知的共舞》。通过对共同体和伟大事物的魅力解读,吴老师结合《教学勇气》本章内容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探讨在英语教学中采取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构建共同体。如书中所说:“我所知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周围,通过聚集在他们周围并尝试去理解他们,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始构建真正的共同体,让求知者与主体通过个人思想和感觉的力量,还有“伟大事物的魅力”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令求知者和被知者成为合作和共谋的伙伴。这是一场亲和与距离、说话与聆听、知与未知间复杂而永恒的共舞。
三位老师的读书分享结束后,工作室的成员们展开了评论与讨论,在工作室领衔人罗朝英老师的带动下,分享着自己的感悟与教学故事。罗老师认真听完老师们的分享与困惑后,从自己与《教学勇气》的邂逅经历,以及亲身的教学实践中,给予工作室的老师们满满的力量支持与专业经验传授,老师们受益匪浅。
教学生命中,每一次感动与泪水,每一个关怀的瞬间,每一堂满富生命力的课堂,都是我们教育者眼里的“伟大事物”,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工作室的老师们都会努力向帕尔默先生在书中提到的那样去完善自己,成为“有能力担负认知,教学和学习的教学使命的共同体。
报:工作室成员所在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
送:工作室成员所在区市县教研部门、相关学校。
发:成都市罗朝英工作室所有成员。
编辑、核稿:唐韵谢琳瑶吴锐审稿、签发:罗朝英
成都市罗朝英名师工作室(印发单位)2022年3月20日发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12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