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悦享·悦成长(四)——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云端交流活动

更新时间:2023-01-06 01:01:53 阅读 206 次

杨书虎市区名师工作室活动简报20220921

悦读悦享·悦成长(四)

为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成都市杨书虎名师工作室、成华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于2022年9月21日下午举行的工作室线上活动。市区核心成员、骨干成员、跟修成员、电子科大附小美术课程中心全体老师均积极、认真地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以《“疫”路成长》为主题,分为“悦读悦享·读书分享”“以成长促成长·成长分享”和杨书虎老师引导大家对宅家战疫作品进行欣赏、学习解读《看待问题的三个层次》和对“美术成长课程”构建的规划与构想三个部分。

悦读悦享·读书分享

在读书分享环节,来自科大附小的工作室成员阳卓君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每个人都拿着发展的钥匙》。

假期,阳老师认真阅读了《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这本书,给她最大的思考首先是为师者应“乐学善思·逐光而行”,“教”为辅,“引”为主,教师应该学会逆向思维,要尽可能避免教师的教学设计只从自身教学特长或偏好出发,要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少教多学,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且有吸引力的学习活动。

其次是为师者应“把‘成长’作为自觉追求”的目标。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不断的完善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各项素养,同时还须掌握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只有在现实情景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调动与运用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去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直实现学科的核心素养。

接着,来自双林小学御风分校的何海燕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为师者,当怀赤子之心》。何老师讲到,自从《鸡蛋里面有骨头》唤醒了自己对于美术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后,先后阅读了杨书虎老师推荐的《中国哲学简史》、《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发现伟大儿童:从童年哲学到儿童主义》,随着深入的阅读,使何老师不断感受到,为师者,当不失赤子之心!

每一本书既是赤子之心的直接成果,也是赤子之心的维护者。书中既呈现有作者多年教育生涯中以童心育童心、从实践到理论的教育心得及著述,又呈现有古今中外哲人对赤子之心的哲学思辨。从而提供了一个探讨儿童、认识儿童的全新视角,展现了当代教师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教育使命。

以成长促成长·成长分享

本次进行成长分享的是来自熊猫路中学的刘晓琴老师。刘老师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和丰富经验的美术教师。她先后获得“四川省甘孜州援藏工作先进个人”“成都市成华区学科带头人”“成都市成华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成华区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4年前往丹巴支教时有幸认识了前来送教的杨书虎老师,2017年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入了区级杨书虎名师工作室,2021年加入市级杨书虎名师工作室,她说感恩遇见杨老师,感恩与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在一起学习、进步,这就是她“梦开始的地方”。

在成长的过程中,刘老师潜心研究小专题,她遵循小切口、问题性、学科性、实践性等特点进行探讨、研究,实践效果显著;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她坚持教育的初心,在充分了解儿童的生活状态和成长需要的学情下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在教育科研的路上还不断学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沿着课题这条路,畅想和规划着自己的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

最后,刘老师感叹、庆幸自己可以加入杨书虎名师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平台中,向更加卓越的教师学习,做更好的自己。

美术成长课堂规划与思考·杨书虎老师讲座与分享

首先,领衔人杨书虎老师对工作室成员在假期里参与的“老少颂党恩·喜迎二十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书法作品评选活动进行了简要总结,对市区级名师工作室成员高度重视、认真评审,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工作表示肯定。

接着,杨老师向老师们宣布了杨书虎名师工作室在成华区第四届名师和名校(园)长工作室2021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对全体工作室成员表示感谢,同时也对大家提出更高的期许与要求!

随后,杨书虎老师也在线上会议中分享了自己在假期中利用自己的闲散时间创作的《战“疫”》作品,鼓励全体工作室成员勤思考、勤动笔,扎扎实实练好美术教师的基本功。

最后,杨书虎老师在引领大家学习《看待问题的三个方面》这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后,重点向大家作了《“美术成长课堂”构建的规划与构想》的专题讲座。杨老师从:美术成长课堂结构(模式)、美术成长课堂制度与规范、美术成长课堂教师提升(研训)、美术成长课堂特色构建、美术成长课堂社团建设、美术成长课堂氛围建设六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思考与构想。

杨老师鼓励大家课堂要有创新、仪式感。在课堂教学能力方面要有想法、有技巧;在学科能力方面创新使用翻转课堂、先学后教、项目式学习和大单元教学等方式;在基本技能方面扎实练好各类绘画、书法、写作技能等。同时鼓励大家可以尝试在美术课堂中加入人文交流课程,同时在美术成长课堂社团的建设中保留过程性资料,以完美的姿态进行社团成果的展示与呈现。并且要求大家要多出课例(案例)、多出成果,尤其要注重过程资料的收集与存留。

收获体会·学员心得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李朝霞

本次工作室活动的主题是《“疫”路成长》,长达20天的居家让我更加感慨:你如何度过疫情,就如何度过一生。

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工作室成员刘晓琴老师的成长经历让我再次感悟:态度决定一切。晓琴老师当年面对家中年迈的父母和年仅2岁的儿子,听从组织安排到丹巴援藏支教,两年多的时间,她作为援助学校第一位专职美术教师,突破千难万阻,结合当地特色和自己的学科优势,挖掘丹巴嘉绒藏族本土文化中的美术教材,也让自己和学生的画作铺满了当地的大街小巷。援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刘老师有“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决心,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担当,有10年、20年、30年成长型教师的发展规划,她坚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也是。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工作室成员阳卓君老师分享阅读《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中提到要做“六边形战士型”教师,的确,老师就像一个战士,以学生至上,为学生坚守,带学生一路披荆斩棘,成为更好地我们。什么样的老师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育人先育己。

“你的理想信念是什么样,未来就是什么样。你的专业能力有多强,应对考验就有多自信。你的创新素养有多高,教育的天地就有多广阔。”

领衔人杨特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我把这句话深深研读,牢牢记在心里。

不能相见的日子,我们在云端传递心意。线上线下我们一如既往,带着成长和发展的美好愿望,一路共同成长。

培华小学何丹

感谢名师工作平台,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么多优秀的美术教师,今日工作会议,让我收获满满。

首先是阳卓君老师的读书分享《中小学美术教学论》,非常喜欢这一句:“每个人都拿着发展的钥匙”,让我受益匪浅,教学要以主动变为被动,不能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才能不断地完善你所教过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在教学方法中要发展和改变,对自身知识的发展也要有要求,需要掌握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只有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调动与运用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去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科的核心素养。

同时,何海燕老师引用了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从这一句引入教师之所以可敬。正是有了这种纯粹的赤子之心,在繁忙琐碎的教学中,并没有一丝的推脱和拒绝,而是本着一颗赤诚的不忍之心、慈爱之心、育才之心。因此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我认为,更应该不忘初心,心怀赤子之心,成为一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教师,肩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接下来刘晓琴老师的教师成长分享,从刘老师这十多年的教学成长的了解中,得到了很多的激励——只为耕耘,不为收获,而最终你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工作室的学习是很好的自我提升机会,从其他优秀教师身上吸取经验,结合理论,提升自我,“乐学善思,逐光而行”。

撰稿:杨丹璐

图片:王亚奇、阳卓君

编辑:刘钶

校稿:纪晓露

审稿:陈媛

审核:杨书虎

文章标题:《悦读悦享·悦成长(四)——市区杨书虎名师工作室云端交流活动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12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