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曾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为进一步激发工作室老师的读书热情,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在书中发现自己正视自己,罗朝英名师工作室于2022年3月9日晚7:30在cctalk平台开展了工作室第四期线上读书分享会。此次分享的主题是《教学勇气》第三章的内容《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此次分享的三位嘉宾分别是来自新都一中实验学校的谢庆如老师,胡苏鑫老师和来自简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郭泳老师。
首先谢庆如老师分享的主题是《点亮心灯,逐梦前行》,通过一首小诗诠释悖论。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提到的,我们把事实与感觉分离,其结果是:如今使世界冷漠和疏远的冷酷事实,把事实降低成跟着感觉走的盲目情感。谢老师通过自己的教育实例,帮助学生,在学习之路上不断超越自我,积极进取。谢老师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探究导标—探究导学—探究评价,探究测评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勇气》一书中提到,我们需要记住我有时在教学中经历的痛苦和顺利,与学生共舞时感到的喜悦一样,都是我活跃和完美的一种迹象。谢老师通过一位后进生案例,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和目标,根据他的特长,大胆放手,给他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最后在中考中创造了辉煌。
胡苏鑫老师分享的主题是《静待花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需要去沉淀、自身完善、学会倾听、能够以多个角度、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孩子,也需要内心的坚守以及对孩子永怀期望的信念。感谢《教学勇气》这本书,让我明白要通过宽容和赏识,耐心地与学生对话,不忘沟通的初衷,作为老师的我们既要勇敢前行也要温柔带领。
最后郭泳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我的英语教学探索之路》。郭老师根据自我的教学成长经历,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语法教学模式两个案例中剖析了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最后上升到帕尔默先生在《教学勇气》一书中提到的,当我们尝试整体把握悖论时,所降临的那种张力并不是固执地把我们撕裂。相反,它是一种让我们的心胸比自我更广阔的敞开的强大力量。从而引发思考:教与学虽独立存在却又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并相互支撑,进而共同构建成一个真正的教学场域。
在听完三位老师的分享之后,工作室领衔人罗朝英老师分享了她在教学中的两个温馨小故事,剖析了学生沉默引发的教师自我恐惧的觉知与转变以及课堂教学中英语语法教学理念的转变,两个故事的背后都蕴藏着教与学的关系。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教与学的分离,所以需要我们去真实地体验,与帕尔默先生对话,柔眼看教学和学生,从内部景观开始挖掘改变自己。
来自《教学勇气》的译者吴国珍老师感慨:帕尔默先生的著作特别神奇的地方在于每次读它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都会经历不同的阅读旅程。同时吴老师还提到布鲁纳的教学目标影响着当今教学目标的制定。通过教学目标引导我们老师走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伟大事物为中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最后,工作室的老师们纷纷用文字记录了对于他们本次读书分享会的心得体会,老师们提到:通过三位老师的分享,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确实存在太多教与学的分离,但是我们不要着急,我们要去感受、体验教学中的各种悖论。借用帕尔默先生《教学勇气》第三章中的一句话:耐心地对待心中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尝试去喜爱矛盾本身…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所以并不能得到答案——关键在于去经历一切。现在就去经历这些矛盾。也许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一些日子以后,你就会在生活中体验到悖论。《教学勇气》一书就是这样带着我们经历一段美妙的旅程。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12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