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设计第三期(Goforit8BUnit3)
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重构和优化作业设计,充分发挥作业全面育人的功能?相信每个一线教师都在对此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2022年5月18日晚7:30,罗朝英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教师在CCtalk平台上开展了基于王月芬老师《重构作业》这本书第二章的线上读书分享会。此次分享会的嘉宾分别是来自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的尹红老师、都江堰市李冰中学的高静老师和成都市大弯中学初中学校的张志伟老师。三位老师结合《重构作业》第二章的读书心得以及人教版新目标英语Goforit教材八下Unit3的作业设计进行了分享交流。
尹红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初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的思考与探究”。尹老师分享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作业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二、素养本位的作业优化设计策略。三、素养本位的作业优化设计实践。首先,尹老师基于《重构作业》第二章给老师们介绍了作业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在该章节,王月芬教授将历史上不同教育家的作业设计思想和观点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1.作业即游戏活动2.作业即教学巩固3.作业即学习活动4.作业即评价任务。王教授从教育家、作业时空、作业功能、作业形式和作业思想等方面,对作业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一定的梳理、归纳与总结。不同流派的教育家的思想对当今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接下来,尹老师结合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和新劳动标准,分享了素养本位的初中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即作业的设计要做到: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以学生为主体、分层优化设计;以及自主设计和注重实践。
最后,尹老师分享了素养本位的作业优化设计的具体案例。该课后作业匹配的是新目标英语八下Unit3的教学内容,在设计作业前,教师将单元教学目标转换为对应的单元作业目标,再基于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等不同的课型,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课后英语作业。这样的作业才能真正起到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的作用。素养本位的作业优化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从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接下来来自都江堰李冰中学的高静老师分享的题目是《基于主题情境的英语项目式单元设计》。高老师结合王月芬博士的《重构作业》中的核心理念即课程视域作业观,设计了关注学生差异性的作业。她结合案例向大家呈现集绘画、表演、调研、网络搜查、短视频制作、PPT制作、演讲等融为一体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作业设计原则、作业设计操作思路以及具体的案例成果展示,给老师们呈现出了她的整个设计理念和构思。
单元作业是课程视域作业观具体操作的载体。以单元为设计单位可以有效化解单个课时零散、割裂的问题,单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可以让一些目标有关联性与递进性,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需要系统思考作业设计的各要素,系统思考作业、教学和课程的关系。那么作业设计应该遵循怎样的基本途径呢?本课例主要是采用自上而下理论演绎的方式。高老师重点从设计前的流程图和设计中的要素分析图来分别呈现设计前和设计中的思考。
接下来,高老师在呈现了自己设计的主题情境和大项目问题之后,逐一呈现了七个作业内容和学生的成果展示。
学生们需要一步步地完成周任务,逐步地解决what、why、how,让学生们通过掌握家务活的类型,意识到家务活的重要性到怎样做家务,最终达到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家庭责任感的建立。本作业的设计理念不是课时作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为达到单元目标的要求设计的层层递进的作业,实现学生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包括课堂内作业,校内作业和校外作业。
这份立足主题情境的项目式单元作业设计,变重复性、碎片化、机械化作业为整体性情境性思维性创新性实践性的项目式作业。把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调动到最佳状态,让学生的能力、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提升。但是,作业改革不是完全用非传统作业全部替代传统作业,而应该是传统作业与非传统作业的有机结合,两者保持合适的比例。
最后一位分享的是成都市大弯中学初中学校的张志伟老师,他的分享题目是《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作业设计实践探究》。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关于作业的讨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张志伟老师在此次分享中,梳理了对这一话题的感悟,并展示了本人及同事们在工作当中对作业所做的创新型探索。
作业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做事,让学生运用所学做出成果。其功能在于通过做事,帮助学生巩固内化课堂所学,促进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水平,能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
在国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教育部、四川省、成都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作业设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读课标,参考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在“学思结合、用创为本”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本组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探索了三类作业。
一、基础巩固类
设计原则: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
作业形式:默写、背诵、改错、造句、翻译、精选教辅类练习、整理话题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文体结构图等。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以读、写、看等多模态形式呈现。
考查素养:基于当天所学,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自我梳理和查漏补缺。涉及“记忆、理解、分析、归纳、整理”等不同思维层级训练。
二、拓展提升类
设计原则: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基于单元主题,适当扩容,提升学生能力。作业形式以多模态形式呈现,链接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案例展示:
1.听说课课后作业设计(八下5单元)
对于去年成都的7.26特大暴雨你是否还记忆如新?你和身边人当时都经历了什么?可通过自己回忆,采访父母邻居等再现当时情景,并向大家讲述。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及感受、以及事件的影响。
2.写作课课后作业设计(八下5单元)
联系实际,选择诸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逝世、武汉疫情封城、东航飞机失事等新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为写作做好铺垫。
3.语法课课后作业设计(八下7单元)
学生比较中、美、加三个国家的历史、人口、面积及地标等信息,写一篇分析报告。教师提供文本的初步结构和过渡用语。
三、跨学科综合类
设计原则:学创结合,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操作建议:教师布置任务、明确要求,给出示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业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学生是组织者和设计者。
案例展示:
学有所思:续写故事——小孩打破大众谎言后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学有所乐:将《皇帝的新装》改编为剧本,并上台表演。
学有所获:涵盖所学主题,内容自拟的值日报告。通过八下6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抓住英语叙事的基本要素和语言表达特点,可在值日报告中,让他们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或其他国家的经典故事。
学有所创:
“品冬奥·秀墩墩”:写演讲稿品奥运精神,并动手制作冰墩墩,将自己对冬奥和冰墩墩的喜爱表达出来!
“秀厨艺·飚英语”:跨学科融合,将劳动教育和英语相结合,让学生制作美食,用英语讲解食谱,并拍成抖音视频分享。
通过以上案例分享,我们要认识到学生不是信息硬盘,而是思想芯片,作为教师,要坚持学科素养本位原则,秉承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出高质量作业,引导学生掌握活性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罗老师对各位老师的分享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并激励老师不断读书专研理论,敢于探索实践,优化英语作业,丰富英语课程。教师倘若只关注学生的起跑线和终点线,却忽略了连接线,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连接起来。要发挥教师的支架作用,用合理的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内化知识。让作业功能由追求“分数”走向关注“全面育人”,使作业由单纯的教学反馈功能走向全面育人。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12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