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长札记
德阳市第一小学孙燕
悉碎时光,教学十余载,于清浅流年,剪一疏影。借成长分享,叹流年飞逝,感恩所有遇见。
我于近不惑之年,从豫至川。离别、起航、踏上新的征程,终于来到想要在的地方——四川。
这里不仅有李白、苏轼的诗意豪情,还有黄荃的精绝富贵,张大千的澄怀味象。这里有一群生而怀有艺术气质的追梦人,有对美术教育怀着赤子之心的逐浪者。这里的前辈、同事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但是最可贵的是他们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的给予我做人做事的准则影响以及在教育教学上更高层次智慧的启迪,这将使我受益终生!接下来我从职业素养提升的几个方面分享点滴感悟:
一、关于平台托举:
“禾苗的成长依靠的是雨露阳光,个人的成长依靠的是清水食粮。”
人生需要一个稳固的平台,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最美好的生活方式,莫过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信念,抬头有清晰的方向。
1.工作室平台:
在杨书虎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杨老师的引领下,我坚持每学期读业务书籍(专著、刊物)和“闲书”,系统学习学科的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理论,撰写读书笔记、心得,在工作室的安排下大家定期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专业成长。同时,通过在工作室平台上教研课的形式,进行磨课、评课,训练教学基本功,追求教育教学艺术。
尤其是工作室领衔人的杨书虎老师不仅在专业知识领域给了我很多的指导,而且在工作态度等方面带给我莫大的激励。例如我在工作室第一次上教研课,从最初的选题、到一遍遍地打磨教案。杨老师不仅在电话里耐心倾听我的想法,并且逐字逐句地审查教案、PPT,严谨细致地分析,高屋建瓴地引领,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指导我一步步完善教学设计。但是,最后课上的不尽如人意,实在有愧于杨老师!他的敬业精神更是让我感动。记得在研究课之前,我匆匆忙忙进校园的时候,看到杨老师用手挡到一腮,含糊不清的说:刚拔了牙,不能多说话!不过我还要走校指导去,你们先忙着,中午回来我们就开始。为了工作,他就是生病也一刻都不得休息!工作室的伙伴们也给予我很多的帮助,上课的当天,因为材料太多并且我准备不足,陈媛老师和另外几位老师从上午9点到下午两点,放弃午休,帮我做准备工作!每每忆到此处,内心倍感温暖!
2.学校平台:
德阳市第一小学校,简称德阳市一小,是德阳市教育系统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我入校就职以来,获得快速成长,有赖于学校科学有力的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首先,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如:新进教师3年制的一期一评的汇报课、各学科每学期的课改课、教学设计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等。对教师千锤百炼,稳扎稳打教学基本功。
其次,学校健全的教科研制度。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教科室负责的学校教科研体制,通过教研组,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科研机制与网络。在参与教学科研的过程中,很多的前辈和专家给予我无私的指导和帮助。研培中心教育科研专家刘飞老师、学校石艾副校长、林国芳主任通过课题研究培训会、一对一辅导、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指导我们如何实践如何收集资料如何梳理文字……
二、关于教学成长:
艺术是人生的一场修行。为人美术之师要修行自己、修行学生、度艺术教育之未来。美术课堂上什么最重要?感染力!图像识读的能力!讲故事的能力……相信每一位同仁都有自己来自实践的真诚深刻地体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立足核心素养下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能力!对人类美术发展史了然于心,游刃有余的基本功,了解最前沿的美术及其教育发展方向……当你的教学缠绕着美术的真谛,它就会生成一张美丽的面容。当孩子们作品诞生的那一刻,你又见到心灵的镜像。伟大的艺术作品从来都是因为它能表达出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成功的美术课堂亦然!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有学习人物动态的两节课:《快乐的人》、《放学了》。我先上的是四年级人美版下册《快乐的人》,最初在课堂上我只是让孩子们了解了人物的动态骨式,上完这节课我意犹未尽,何不在此基础上塑上人物的体型呢?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解决动态问题,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身体的结构,并认识一下塑的概念。建构一个怎样的动态人物依托呢?此时,我任教的四年级正好举行篮球比赛,结合教材中人物动态造型课《放学了》,我以孩子们篮球比赛为背景,设计了《放学了---篮球少年》一课。而这种新颖的设计,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赞扬,我也把它作为我入职市一小第二学期的汇报课,拿了出来!
上好一节很难,尤其是美术课,很费力气。特别是对于两三年前刚入职的“高龄”新教师而言,更上难上加难。18年我35岁,原是高中美术教师,对小学美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几乎是没有任何概念的,所以,上班的第一学期都是云里雾里,后来在学科专家省特级教师辜小平老师、区教研员冯伟杰老师和学校领导、同事们的引领和帮助下,我慢慢地适应了小学学段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
美术学科,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教师从自己对视觉艺术的多元形式理解以开放式的思维重造课程。课前搜集了大量资料;尝试并选取合适又新颖的展示材料;潜心思考开发基于孩子们年龄特征使用材料创造的技法和过程;绞尽脑汁地设计每一个为达成目标而深入浅出的环节;逐字逐句地推敲教学语言。在对课程研究设计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经验,更是一种通透而沉稳的心性!
三、关于科研成长:
我到德阳市一小时,还是科研小白一枚。但是,经过四年的学习,我参与或主持了教研组的四项课题研究:《小学高品质艺术课堂策略研究》、《基于“年俗”主题的小学艺术工作坊的实践研究》
《基于旌湖候鸟保护的生态美育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及现在正在实验的《创客教育视域下小学生计算美学素养启蒙实践研究——以德阳市一小激光雕刻课程为例》。记得在第一次参与课题报告撰写时,有关“年俗”主题的小学艺术工作坊的研究背景撰写---1000多字的文字量,我硬是耗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开始是无处下笔,不知如何开头。记得当时是国庆假期,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但是,满脑子的写作任务,为了及时完成,自己把自己关在书房,在知网、百度等网络平台查阅了所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比借鉴前人的写作方法,整理书写文稿,打磨推敲字词,从早上晨曦微露一直到夕阳西下,才算完成任务。最终得出结论:平时一定要多阅读教育教学专著、报刊杂志等,做好读书笔记、教学随笔。免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关于职业品质塑造:
职业品质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换言之就是把工作做好的态度和能力。
说实话,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遭遇自己的黑天鹅,一场大病可以摧毁一个家庭,一次行业洗牌可以杀死无数公司,一场产业变革可以颠覆几万人的命运,焦虑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普遍的感受。我常常流露出强烈的本领恐慌,害怕哪节课上的很“丧”,害怕哪个学生不喜欢我,害怕在一批又一批滚滚向前优秀的年轻人的竞争下,无立足之地。有人说,你不用担忧,有学历、有成绩、偶尔几节课上的不完美,无伤大雅。再者,教师铁饭碗,不容易碎的,况且,工作生涯已消磨了一半,悠哉走完全程不是问题。。。
好逸恶劳是人之本性。如果不情愿为事业付出和燃烧,仅为了消磨时间,在大小屏幕上收获了海量信息,刷微博、电视剧、综艺节目。除了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台词和眉飞色舞的八卦以外,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了什么?什么都没有。
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更好,更好的医疗,更优质的教育,更大的平台和可能性。但你要先配上它的好,你可以不奔跑,但别失去奔跑的能力。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舒适区就是危险的同义词。昨日辉煌今朝死的例子俯仰皆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又怎么敢让自己舒服的停下?所以,不必用忙乱来制造虚假的踏实,不必依附他人的判断活成应该的样子。
人生的幸与不幸,就是没有岁月可回头。感谢托举我的平台!感恩所有的遇见!让我们一起珍惜!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11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