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充电” “暑”我最美

更新时间:2023-01-06 01:01:45 阅读 14 次

不忘“充电”“暑”我最美

2022年暑假,周笛名师工作室展开“不忘充电‘暑’我最美”活动,通过线上研讨、共读好书、音乐采风、撰写论文等方式,开启特别的学习之旅。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假期是教师们自我学习充电续航,成长、进步的好时机。周笛名师工作室暑假学习之旅,集体讨论,赋能成长,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研读新课标交流分享心得体会.积极参加研读活动,共读好书,交流提升,认真专研。聚焦核心素养,感悟分享,畅谈感受。工作室老师们在学习中思考,反思中进步。

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采风第一站:

八月8号---八月12号,采风国家级非遗南坪曲子

四川省九寨沟“南坪曲子”,又称琵琶弹唱,2008年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坪琵琶弹唱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北魏、周、隋三代,兴于元、明、清三代,至今从未间断,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歌弹唱艺术。元代,戏曲发展为南曲与北曲两大类,“南坪小调”即时北曲的一种,是传统的无“宾白”的散曲。明、清时期“南坪小调”达到了鼎盛时期,内容以“小令”和“散曲”两种,这些民歌由“把式”(有专上技艺的民间歌手)承传下来,形成现今的“南坪曲子”。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精神、美学、科学和教育价值,既是川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与文化观演进的见证,又是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

南坪琵琶作为一种弹拨乐器,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生存了近300年,有着自己的曲牌和体系。南坪琵琶的音域为小字组的#F音至小字二组的#C,共纯12度。南坪琵琶非常适合作为校园弹唱乐器在校园推广。此行收获颇丰,坚定了工作室传承此项非遗的信心。琵琶的清脆映出溪水的清澈,叮咚之声在山谷回荡,拨动心弦。高山绵绵、流水潺潺、远古遗韵、让人流连。

采风第二站:

8月15日——8月17日,藏羌民族民间音乐采风

三天时间里,我们解码非遗、听见乡音、品见初心,山与水,天与地,相映生辉,大家增加了情感、增强了自信,通过采风与研讨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让我们感受到老师们对音乐的热爱、执着、坚持与尊重。伴随着羌笛遗韵,羊皮鼓风,静静流淌的涪江水。醉不完的砸酒歌,唱不完的藏羌韵,忘不掉的藏羌情。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代巴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藏羌彝文化走廊,巴蜀文化走廊,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为我省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四川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我们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共同坚持守正创新、弘扬正道,用情用力讲好四川故事,向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四川形象,我们会一如既往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并将经验和成果交流推广。清风习习进山寨,羌笛阵阵入梦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我们一直在路上。

2022年暑期是一次难得的进修之旅,也是吸收营养自我进步的好机会,加强学习共促成长。工作室老师们有这样的共识:具备较高专业技能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常学常新,知行合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这个假期,不忘“充电”,“暑”我最美!

文章标题:《不忘“充电” “暑”我最美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11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