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名师名校(园)长
工作室工作简报
〔2022〕第2期(总第3期)
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编2022年3月16日
科研引领集智前行
——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课题开题论证会
2022年3月11日,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各位成员汇聚于云上,开展了名为《科研引领集智前行》的工作室课题开题论证会。论证会由工作室负责科研工作的张少友老师主持。
论证会一开始就由三个课题组的组长就各自课题的开题报告做了介绍和论证。钟富贵老师就《高三政治复习课学生学科能力提升的研究》做了报告和论证。此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1.响应新高考评价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测评体系新转向的要求。在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共同推进背景下,思想政治科考试承担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重要功能。高考评价体系是由“一核”“四层”“四翼”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其中,关键能力包括学科化的特殊能力以及学科认知活动中所必需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语言文字表达等一般能力,二者共同形成学科能力的整体性要求。由此可见,复习课中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2.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学科能力。高三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大多数都是为了应对高考,高考其实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相较于死记硬背而言,更加符合高考的初衷。在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当中,通过复习加以学科核心素养的传达,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素养使得学生在往后的生活中有着正确政治方向的指引;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意识素养使得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培养学生正确的公共参与素养使得学生能够自觉参与社会事务,积极行使相应的政治权利;3.提高高三思想政治课复习效率复习课对于高三学生而言是一个转折点,知识点的回顾可以帮助基础弱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也可以帮助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得以提升。上好一节复习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如果教师不认真安排,没有精心设计,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复习课不是很重要的想法,从而不会认真对待,最终复习课也只是重复旧课,于学生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因而,关注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自觉利用教学资源,合理授予复习课是教师们的必备技能。而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不能局限于高考,高考只是学子们人生的一小部分,关键能力的获得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就目前而言,真正上好一节复习课,应当灵活的运用复习方法,将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贯彻落实到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之中,从而提高高三学生政治复习效率。
钟富贵老师在线参与课题开题论证会并做报告
薛驰老师就《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中教师资源整合能力与课程开发能力提升的研究》做了报告和论证。此课题小组从文献梳理入手,找到了相应的教学科研空白区。立足科研空白区展开相应研究。开题报告中这样写道: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此后,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精准定位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此《意见》的印发实施迅速掀起了一阵研究“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的热潮,与此相关的论文和课题层出不穷,拥有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源。在与“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相关的文献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探寻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内涵与路径;②关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研究;③大中小学各阶段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地位及特点;④就某一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案例。具体研究以上四种类型的文献会发现其中所欠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授课的能力,而更多的教师能力是体现在课外的,例如:教材整合的能力、资源整合的能力以及课程开发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地提升就是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的体现。若能更近一步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之下去研究教师整合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路径就更能体现新时代思政教师的创造性。当然,教师的能力是需要用课堂实践来呈现的,故在教师能力提升的研究中,依旧要重视教师授课能力与教材及资源整合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地有机结合。
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成员:王健洪、郭梓君、黎静在线学习薛老师课题组的开题论证报告
王健洪老师就《基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研究》做了报告和论证。近期以来,可视化教学是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热词,也是许多一线教师争相研究的一块高地。此课题小组着重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方面阐述了此课题的研究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第一,虽然思维可视化研究在国内开展已有多年,但是具体到思想政治学科的思维可视化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在高中思想政治思维可视化教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的理论成果。第二,从学生成长核心素养,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高度凝练的理论表述,如何实现素养目标,就需要切实思考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教”?能够“考”。近年来,在思想政治学科领域,不少国内专家尤其是高考命题专家不断讨论和研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测量体系。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在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层面得到落实,如何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与“考”有效衔接方面,有所思考。从实践的角度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落地,有助于探索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知识、学科语言和学科思维能力,进而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要求即高考的要求更加有机的衔接。首先,是产生较好的教学效益,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通过课题研究把握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课程性质,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学思课堂,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效益。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切实帮助学生增强政治认同、树立科学精神、提高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学科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再次,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深化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增强在教学实践中的课堂建构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成员向翌在线学习本课题组的开题论证报告
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成员何靓在线学习开题论证报告
从组长的介绍中能看出各小组的开题报告撰写都极其认真、严肃,内容丰富、质量上乘,可见工作室成员在日常工作和寒假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教育科研中,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同时也加强了一线教师最容易忽略的对理论的学习。各小组的开题报告都阐述了各自课题的理论来源于支撑,彰显了各位老师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出色的学习能力。在听取各小组报告的同时,还增加了各小组轮值副组长进行交叉点评环节。参与点评的副组长有:樊志荣、郭梓君、易碧莲、张雪琴、张少友。点评中闪现了许多思维碰撞的火花,交叉点评环节的设置就在于博采众长,集大家所智。
三个子课题的人员分工表
各小组汇报结束后,由中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李云老师对各小组的开题报告进行点评。点评的主题为:《题·旗》。在点评过程中,李云老师着重强调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凸显学科价值,将教学科研做成真科研,能切实指导老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时,李云老师也对课题推进的各个节点上做了相应提醒。
李云老师从课题推进和成员分工方面对各课题组提出了建议
工作室的各位成员全程线上参与了开题论证会。也从论证会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感悟。华阳中学焦雪玉老师在会后的心得体会中写到: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深受启发,强化了科研意识,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会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融入到科研课题研究中,以思政课为载体,脚踏实地,大胆尝试,寻求思路,凝练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彰显思政学科价值,实现思政教师专业化发展,相信我们这样一群人在李云名师工作室这面旗的引领下一定会砥砺前行,收获满满!
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成员焦雪玉在线参与学习开题论证报告
炉霍县中学降初格西老师对论证会中小组交叉点评影响深刻,他在心得体会中提到:团队是整个课题的关键,要加强协作能力培养。一个成功的课题是一场长久战,需要团队一起协作,一起进步。需要不断思考,这次开题就设计了选派两位老师点评,不断修正思路,从而提升深度,从而获得进步。
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成员、炉霍县中学教师降初格西在线参与学习开题论证报告
廖熙老师在会后的心得体会中对三个课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第三个课题中,思政课的思维可视化教学这个课题感觉非常新颖。对于我们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思政课应试考试都有很大意义。以图示或图示组合方式把看不见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和方法呈现出发,使其清晰可见,可以实现零散知识系统化、隐性思维线性化、解题规律清晰化模型化,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这个给我启示比较大。特别是进入了初三综合复习阶段,时间紧,知识点多而杂,特别需要讲课堂效率。这种可以积极的去运用可视化教学这个教学方法去减负增效,去帮助学生第一梳理核心主干知识,第二对破解综合性的难题大有帮助,帮助学生自主复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去构建一些思政课思维可视化教学典型模型,去摸索出一些思政课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普遍规律。目前来说,对于思政课的思维可视化内涵的研究我认为是一个重点内容。
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成员廖熙在线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成员张少友
参与学习开题论证报告在线主持课题开题论证会
作为成都市李云名师工作室主管科研的教师——张少友老师从主持人的角度也对本次论证会做了总结。本次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李云工作室的各位成员专业强、视野广、思维新、情怀深。各小组研究的课题能够紧跟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体现时代性;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要求,体现政治性;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体现实践性。3个课题相互独立,又互为支撑,分别关注教师成长、学生发展、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资源整合能力与课程开发能力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和创造性的重要体现;学业质量的关键在于学业成就,高考是测评学业成就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了多少是衡量学业水平成就的重要标准,因此高三复习课要提升学生学科能力。
(文字编辑:郭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