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充分发挥名师群体在“双减”改革中示范、引领作用,助推成都市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成都市教科院开设“名师小妙招”分享平台,邀请成都名师、名校(园)长围绕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供具有启发性的金点子或具有实操性的范本,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本期成都“名师小妙招”·“双减”专栏,由成都市杨琼名师工作室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设计经验,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小妙招。
本期内容
一、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低段语文作业思考(成都英才学校杨琼)
二、当堂化趣味化实践化——“双减”背景下语文低段趣味化作业探索(彭州市九尺小学陈点滴)
三、“双减”下的单元整体作业(彭州市延秀小学刘波)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低段语文作业思考
成都英才学校杨琼
减量不减质,是“双减”背景下对作业提出的新要求。语文作业的提质从根本上来说,要指向语文的核心素养,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一核心素养的实现,并非某个年段可以全部达成,需要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用一生来涵养。但是,这不妨碍各个年段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适合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有效作业。笔者结合小学低段作业设计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字词作业要少变化,抓根本
1.“字、词”是语文核心素养达成的基本知识。“字、词”的落实通常有抄写、听写、造句等形式,由这些形式演变而来的练习形式有“看拼音写词语”“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造字组词”“扩词”“给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修改错别字”“给词语分类”等,这些演变出来的各种练习形式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准确、灵活的使用汉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过去的教学中,这些题会反反复复以各种变化的形式出现在练习单或试卷上,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简化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对汉字来说,让学生一字一字认真地,美美地抄写临摹,是对学生写字审美的一种熏陶,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心灵静美的过程。这是各种练习题无可替代的。检验字词是否掌握,听写仍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同时检查字词的音、形、义。有的老师可能担心如此简单的方法,学生不会灵活使用。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阅读推进,以及造句、写话、习作等练习,不都是在帮助学生正确灵活地使用汉字吗?核心素养下,字词作业尽量减少求新求变的反复练习,应该抓根本,让学生用心写字,让学生学会欣赏汉字的美,表达汉字的美,这是根本,不可本末倒置。
二、语言训练要有根,做好随文练笔
“言为语,写为文”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诠释。表达(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之一。在过去的低段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教师会给学生增加许多练习内容,如看图写话,写日记等,很多时候是布置回家由家长辅导。“双减”下,这一方法显然不合时宜。
既要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又不给学生增加负担,最有效的办法是随文练笔。随文练笔的形式很多,如随文仿写、随文续写、随文改写、随文创编等,这就要求教师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泉源。有的老师可能会说,仿写是否太枯燥,学生的思维会有所局限。但是,用教材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譬如:三年级《赵州桥》一课,文中有关于赵州桥石栏上雕刻的龙的具体描写,用上了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幅操场上运动的画面,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进行练习。这样的设计有准确的画面,学生只需要把画面上的运动项目说清楚就行了,没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这个训练放在三年级对学生而言不具备挑战性,也得不到写作上的提升。因为一年级识字单元已经有介绍运动项目的内容,内容没有新意;我们能够设想学生能使用的词,无非“有趣、快乐……”尔尔。但是,就课文这一自然段,直接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想象赵州桥上雕刻的其他龙的姿态,先写出来,再小组表演,就很有挑战了。首先学生要想象出龙的数量、姿态,甚至表情,要用上生动的动词进行准确描述,表演时才能根据动词准确表演。前一作业设计只落实了学生会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这一设计却不仅练习了句式,还对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进行考量,同时通过表演去验证,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哪一个写话练习更加有质量呢?不言而喻。
课文是语言练习的最好生发点,“双减”之下的课堂作业,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要通过有生动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借助课文的规范表达给予学生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作业的质量。
三、题型练习要有主题,少散乱
过去的试卷或练习题代替了教师对作业布置的思考,“双减”并非不做练习,如果仍像过去一样以各种题单代替显然是简单粗暴。“双减”作业追求少而精。小学语文低段常有的练习还有各种句式的转换,有的老师是遇到一处讲一处,枯燥乏味,杂乱无章。教师首先要明白句式训练的目的并非是为了答题,而是通过句式转换让学生灵活使用语言,体会不同语气的句式所表达的微妙情感。句式训练除了在课文学习时感悟体会,还需要教师搜集典型句式进行板块式的主题教学,如反问句转陈述句的多种形式,教师可一一列出来,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通过主题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的提升。这一过程既让学生见识了多种形式的句式,发现了句式转换的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高阶思维能力。让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根有据地分析,有笑有乐的获得,何乐而不为?
四、篇章练习要多阅读、勤批注
“双减”下减少了作业量,提倡学生多读书。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与提升的重要载体,低段学生要提倡多种形式的阅读,如经典诵读、绘本图文共读、听读、亲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
但是,阅读方法需要在课堂上借助教材进行具体指导,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就低段阅读而言,标句子,标自然段,勾画关键词,勾画有感悟的句子等,都应该是阅读课堂的常态。另外,也应该教给学生用关键词及时批注的方法,甚至,课堂的句子训练、仿写练习也可以在书上空白处及时完成。
阅读是公认的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这是教师和家长常有的困惑。其实,多读书,勤批注,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体会、思考,是最朴实也最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过去的阅读学习中,正是因为过多地追求正确答案的阅读练习,阻碍了学生的真实阅读,妨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谁不爱读书呢?但谁喜欢一阅读就答题,一答题就比照标准答案呢?我们往往只看结果,而忽略了对根源的追溯。
“双减”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好政策,减少关于各种题的繁杂沉重的训练,减少各种花式作业的繁华喧嚣,紧紧跟随语文核心素养,用朴素、简单而有用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习得本质,掌握规律,自由抒发,让孩子成为思想独立、情感丰富、情趣高雅、乐于表达的幸福一代。
END
来源:成都市杨琼名师工作室
图文编辑:张紫艺
初审:蒲嘉荣
二审:黄静梅
终审:谭文丽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10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