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徐勇名师工作室总第13期简报:“三新”引领促教研真实研究谋发展

更新时间:2023-01-06 01:01:00 阅读 53 次

“三新”引领促教研真实研究谋发展

为深化“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研究,推动市级名师课题“高中生物学概念学习进阶与科学论证整合的教学策略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教学方法、策略的优化,打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高效生物学课堂,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都市徐勇名师工作室、成都市高新区徐勇-徐爱琳名师工作室于2022年12月6日通过成都市高中生物继续教育菜单培训平台,举行了以“高中生物学概念学习进阶和科学论证整合的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线上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市、区级工作室领衔人、正高级教师徐勇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分三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由区级工作室成员王梅力老师基于“三新”理念献课与基于概念学习进阶的教学反思;第二阶段由市级工作室成员张海利老师作基于概念学习进阶的“细胞增殖(第1课时)”的说课活动;第三阶段由工作室成员周群老师作《STEM教育理念下跨学科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专题讲座。

活动第一阶段,由成都高新区徐勇-徐爱琳名师工作室成员,来自玉林中学的王梅力老师展示了一节高一的新授课,课题为《光合作用的原理(第2课时)》。王老师首先通过欧洲疯抢电热毯,人工合成淀粉的真实情境导入新课,构建光合作用的概念模型;其次通过核心问题“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哪里”“作为原料的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变为有机物的”,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教材阅读、建构并修正完善光合作用水和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模型,完成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构建;最后通过对整个光合作用过程的模型建构和分析,明确光合作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王老师整节课组织了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阐明细胞生命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进而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整节课王教师引导到位,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王老师作为年轻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教学素养。

讲课结束后,王老师通过教学反思介绍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王老师首先分析了“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的概念框架与进阶水平划分,紧接着王老师从学情分析、评价标准与障碍解决的策略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概念进阶教学。最后,王老师对本节课的概念进阶教学进行了总体反思,并提出了本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

活动第二阶段,由成都市徐勇名师工作室成员,棠湖中学的张海利老师展示了基于概念学习进阶的“细胞增殖(第1课时)”的说课活动。张老师从课标教材、学情教法、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亮点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说课活动。在教材和课标分析中,张老师从课标出发,厘清了“细胞的增殖”一节的概念层级关系,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提炼出本节课的整体教学构思。紧接着张老师结合棠湖中学学生的学情,选取了以论证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并详细阐述了本节课教学的科学论证能力发展水平及概念学习进阶水平。在精细分析后,明确了以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张老师以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为情境,一境到底串联本节课教学活动,本节课围绕着核心问题“洋葱根尖细胞的遗传物质如何复制与均分”有序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依据、推理论证、反驳评价,主动建构并生成“有丝分裂”的概念。最后,张老师就把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指令性、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在整个说课活动中,张老师逻辑严密、有理有据,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科学论证、模型构建和概念学习的进阶有机统一,提供了真实有价值的参考范式。

活动第三阶段,由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高新区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周群老师作题为《STEM教育理念下跨学科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专题讲座。周老师从“为什么倡导STEM教育、什么是STEM教育、STEM教育理念下跨学科课程如何整合、基于STEM的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示例、STEM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释。首先,周老师从一系列国家政策要求及课程标准要求出发,指出跨学科STEM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其次,周老师介绍了STEM教育的含义、特征及中国STEM教育发展的现状;第三,周老师介绍了STEM教育理念下三种跨学科课程模式,重点介绍了玉林中学的跨学科课程整合设计模式。第四,周老师以玉林中学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从课程团队、STEM课程群、STEM跨学科课程主题的选修课角度,阐述了如何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并详细讲述了其开发的以“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设计及资源包。第五,周老师提出了STEM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周老师的讲座中既有关于STEM项目课程的宏观设计与理念,也有具体案例实施的参照与实施依据,整个讲座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本次网络教研活动凝聚工作室领衔人及成员的学术力量和智慧,进一步推动了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名师课题“高中生物学概念学习进阶与科学论证整合的教学策略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实践探索,为课题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本次网络教研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不仅对“三新”背景下的生物学教学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大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有了进一步的更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是清晰,是我们教学研究的方向,而“活水”则是我们教学研究的源动力!在领衔人徐勇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潜心教研、务实创新,面向真实学生,进行真实研究、研究真实问题,全心致力于生物学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文章标题:《成都市徐勇名师工作室总第13期简报:“三新”引领促教研真实研究谋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10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