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追求教研质量知行合一变革育人方式
——成都市赖蓉辉名师工作室开展“双新”系列教研活动
今年七月伊始,成都市教科院中学所历史学科组针对新课标新教材,围绕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等,基于大单元大概念理念,开展了主题式整合性教学的系列教研活动。为了更深入地推进“双新”系列教研活动,精准把脉施教方向,12月9日上午,在本学期高一最后一次全市教研活动中,成都市赖蓉辉名师工作室成员、成都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宋廷飞老师与大家分享了精研覃思的总结,以精准具体的内容,鲜活典范的示例,在教研理论的捭阖中拓深教学视界,在多元路径的统领下引领教学方向,在丰富实用的范例俯览中激活教学实践。宋老师基于整合学习的高中素养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视域,从高一历史理念与行动、目标与问题、效果与创新等维度为大家作了《革故鼎新:新教材、新教学、新评价的实践》主题分享。
宋老师从观察者的视角出发,指出了目前高一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教学课时少、进度慢,难以完成学期教学内容;穿新鞋走老路,沿用旧的教学程式;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知识为主等现象。因此,为提升教学效能,宋老师告诫大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教材观。以与时俱进的观念创生课程、延展教材,革故鼎新,知行合一,寻求课堂教学新样态,致力育人方式变革。
那么,中学教师如何进行育人方式变革呢?
宋老师建议大家精研教材、落实课标、创新教学、提质增效;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要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为了大家能更好地切脉变革,宋老师引导大家围绕以下10个话题逐一展开实际行动:1.全面理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认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思索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的具体内容;3.重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4.把握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的特征;5.深入理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内容;6.清楚《中外历史纲要》的单元主题;7.确定《中外历史纲要》素养化教学目标;8.创新整合《中外历史纲要》内容优化知识内容;9.创新《中外历史纲要》教学设计;10.主动适应评价方式变革。
最后,宋老师期望大家以10大话题指引优化教学,促成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在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育见强大的历史叙述能力、精准解析问题的能力、紧随学生表现的跟评能力、驾繁驭简的教学设计能力、交融运用历史学与教育学知识的能力。
本学期是四川省第一次使用新教材,大家需要学习很多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新史学的理论和理念,但是实践刚刚开始,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进,都没有形成成熟的经验,都有困难和困惑。宋老师的讲座高度关注高一教情学情和考情,着力于实际操作,着力于新课标理念在教学和课堂中的真实转化,助力于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育人方式的变革。诚如宋老师所言:在教研教学的路上,让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明确新课程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正视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以问题为导向,对标目标,探索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聚小力为大智,助推育人方式的变革。
撰稿:张王斌
初审:宋廷飞
周静莉
终审:赖蓉辉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10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