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教学,引领课堂"革命"
——成都市李金香名师工作室2022年第2期主题研修活动简报
“问道生物课堂,聚焦教学课例”,李金香名师工作室3月日常研讨活动如约而至。2022年3月1日星期二上午,本次活动因受疫情原因采用线上研讨的方式进行。
主讲人胡华云老师与工作室的成员们交流了一节她在本校学术月精品课展示中的课例《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实验交流》。会上胡华云老师介绍了她这节课的选题背景,细致对比了在李金香老师的指导下初稿与修改稿的变化,以及在名师的帮助下她的成长与收获。
交流会上工作室领衔人李金香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点评:本节课作为一节高三复习课,充分利用平时学生做的实验为教学资源,创设出真实的问题情境,解决问题,并加以升华。以三段学生亲手实验视频为主线,学生的实验报告单为教学素材,针对实验报告单中暴露的问题,设计出相应问题在课堂上师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本节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回顾学生做过的实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展示学生的实验报告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极具课堂感染力,教学环节与实验探究的的过程融为一体,在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时让果酒、腐乳、泡菜这三个实验各有侧重,不重复不累赘提高课堂的容量和有效性,是一堂具有引领课堂"革命"的精品示范课。这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框架与四川省今年即将施行的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这节内容的教学体系基本一致,这节课为将要进行的课程改革作出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当然,作为高三复习课,突出整个专题单元复习的系统性,下一节课可以设计出一节习题课,训练与三个课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相对应的应试技巧。
接下来老师们纷纷连麦发言,自由交流。例如:
新都香城中学王继雄老师谈了自己的感受:听了胡老师的课例分享,老师们的交流,李老师的点评,感觉收获满满:
1.胡老师的课,在处理实验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时,充分利用现有问题情境,培育学生科学探究中的求真精神。巧妙地实现了“育人”与“育分”的融合。
2.在处理课程内容时,系统思考,针对某一问题,开展微探究,巧妙地实现了“系统知识”与“探究活动”的双注重。
3.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应用,给学生留出生成问题和错误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试错”中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把握探究实验的本质,体验实验探究的魅力,激发学习内生动力。
龙显莉老师说:胡老师这堂课以实验报告为载体,详略得当的串讲了三个实验,以情境问题为导向,拔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学生回顾操作过程又突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胡老师的整个课堂设计很精彩,听了今天的分享收获颇多!
胡媛媛老师的评价是:胡华云老师的这一节课通过3个小视频的展示,既勾起了学生对于苹果酒、腐乳以及泡菜制作过程的回忆,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注重思维的训练,知识复习处理详略得当,把学生充分调动了起来。此外,3个小视频中最后的结束语让我印象很深刻,也加强了对于学生品质等的培养。
唐小庆老师的感言:胡老师的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实验都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实施,真实的情景中去感受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中的处理,更能深刻的理解相关知识,课程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方式,学生参与度高,提高了学习的热情,是我们学习的课堂模式。
袁明秀老的评价:胡老师的这堂复习课,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高三的复习也不显得那么枯燥,用视频回顾把三个实验整合复习,有限的时间里有效的达到了知识线、思维线、活动线的”三线合一“。
同时,主讲人胡老师也收集了大家的研讨建议:通过这次研讨,尤其是听了老师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和鼓励后,还会继续整理、修改本堂教学设计,力求形成更高质量的二稿课例(二稿课件已分享),并向老师们分享、发布。
最后,胡华云老师分享了她从这节课的备课到分享、研讨过程中的感悟:在教学的路上,不但有远方,还有沿途的风景,有时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你会发现原来美景一直都在,只是自己太匆匆,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放慢脚步欣赏美景,原来我的生活也会有诗。
撰稿人:胡华云于2022年03月1日
本文地址:https://www.huanxue.net/news/1015.html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至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保留出处!